导读: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寿的财报数据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高速增长中的美梦。
2024年,中国人寿的年报归母净利润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翻倍式增长,一举突破千亿大关,达到了1069.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8.9%。与此同时,总投资收益率更是飙升至5.50%,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高。彼时,市场一片欢呼雀跃。
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当时间来到2025年第一季度,画风陡然转变,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92%,仅为1101.77亿元。尽管归母净利润实现了39.52%的增长,达到288.02亿元,但这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问题。营收的下降,清晰地表明公司在市场上获取收入的能力有所减弱。中国人寿究竟怎么了?是短期的市场波动这只无形的手在作祟,还是公司内部出现了深层次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打破高增长幻想
时间来到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寿发布的财报数据犹如一记重锤,无情地打破了人们对其持续高速增长的美好幻想。
在营业收入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1.77亿元,同比下降8.92%。这一数据与2024年的稳健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是一辆原本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的汽车,突然遭遇了巨大的减速带,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
深入分析保险业务收入,虽然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达到了3544.09亿元,同比增长5.0%,但其他业务收入的下滑,尤其是投资收益的波动,对整体营业收入产生了较大的拖累。
营收的下滑,往往意味着中国人寿在市场拓展、业务推进等方面遇到了重重阻碍。每一个百分点的下降,背后都可能是无数业务场景的收缩、客户资源的流失。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中国人寿在争夺市场份额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净利润在表面上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2%。这种营收下降但净利润增长的反差,就像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谜题,让人不禁心生疑惑。其实,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净利润的增长并非来自于业务规模的扩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是受到了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利率的变化使得中国人寿的投资收益在短期内有所增加。资产负债联动的策略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成本结构,从而推高了净利润,但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却令人担忧。
保费收入作为中国人寿的主要营收来源,其结构变化对营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寿总保费达3544.09亿元,同比增长5.0%。从表面上看,这一数据似乎还不错,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隐藏着结构的隐忧。
续期保费为2469.75亿元,同比增长9.7%,展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和韧性。续期保费的增长,说明中国人寿在客户维护和续保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老客户的忠诚度较高。然而,新单保费为1074.34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长险新单保费同比下降15.1%至659.40亿元。这一数据无疑给中国人寿的未来增长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新单保费的下降,尤其是长期险新单表现不佳,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去年预定利率下调透支了部分投保需求。预定利率的下调,使得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在短期内有所下降。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往往会比较不同产品的收益情况。预定利率的降低,意味着保险产品的收益可能会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投保热情。各险企纷纷向分红险转型,但市场接受仍需时间。
投资收益是中国人寿营收的另一个重要支撑点。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2.75%;净投资收益为442.4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2.60%。然而,从利润表来看,2025Q1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4.34亿元,较2024Q1的294.61亿元显著下滑。这一巨大的反差,对中国人寿的营收产生了负面影响。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权益类投资的冲击。利率上行导致中国人寿所投债券公允价值下降。根据财政部披露,2025年3月31日中国国债十年期收益率为1.81%,较2024年末的1.68%提升13BP。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寿债券投资占比达59.04%。债券市场的波动,使得中国人寿在债券投资上的收益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收益波动较大,进而影响了营收的稳定性。
新旧会计准则切换:财务数据的蝴蝶效应
2024-2025年,恰逢中国人寿新旧会计准则切换的关键时期,引发了财务数据的一系列波动。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一改变使得中国人寿净利润的波动被放大。2024年,中国人寿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后当期增长显著,期末账面价值大幅增加。
其中,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巨大,直接推动中国人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实现翻倍增长。这虽然在表面上让净利润数据十分亮眼,但也让业绩增长背后的真实情况变得扑朔迷离。到底是公司经营策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还是仅仅因为会计准则的调整让数字变得好看了?
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影响开始显现。新准则下,保险服务收入的确认方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剔除现金价值等带有返还投资的成分,并在保障期限内逐步确认,这导致保险服务收入较旧准则下的保险业务收入大幅下降。
虽然净利润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增长,但营业收入的下降无疑给中国人寿的业绩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会计准则切换也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和战略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人寿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其财务管理和业务策略,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中国人寿在2024年所展现出的辉煌业绩,曾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寄予厚望。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这份热情,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家保险巨头的真实状况。营收的下滑、净利润增长背后的特殊因素、保费收入结构的隐忧以及投资收益的波动,都预示着中国人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