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打狗棍”:一根竹拐杖背后的深意 毛主席一生简朴,外出时总随身携带一件特殊物品——一根来自杭州丁家山的竹拐杖。这根普通竹杖,不仅是他登山的工具,更承载着他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初心。 1960年代,毛泽东在杭州丁家山登山时,随行人员临时从农家砍了一根竹子制成拐杖。途中,他特意停下询问:“这根竹子付钱了吗?”得知工作人员已付钱后,他才放心使用,并叮嘱“带回北京去”。这根未经雕琢的竹杖,从此成为他形影不离的伙伴。 越南主席胡志明曾提议交换拐杖留念,毛泽东却幽默拒绝:“我这‘打狗棍’换不得你的漂亮拐杖!”即便有人赠送精致手杖,他也始终只用这根竹杖。他说:“坐轿子是骑在人民头上,我不能坐!” 早在1947年转战陕北时,毛泽东就拒绝坐担架,拄着柳木棍行军。晚年他坚持登山不坐轿,直言:“我是人民勤务员,不能特殊!”这根竹杖,见证了他在战火与和平年代始终如一的公仆本色。 毛泽东的竹杖,是俭朴作风的缩影。他一生拒用奢侈品,穿补丁衣、睡硬板床,甚至将外国政要赠送的象牙、金表悉数交公。他说:“这种礼品不能收,我是代表人民的!” 一根竹杖,丈量过山河,更丈量出领袖与人民的距离。今日重读这段往事,犹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初心。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骨,恰是当下党员干部最该带回的“行李”。#毛主席故事#
1956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戏,突然停下来问周恩来一句:“恩来,刘嫂子在哪?”在
【16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