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海军司令肖劲光大将去开会,会后与副总长杨勇上将在走廊闲聊。这时,一个女同志经过,肖司令笑着讲:“她可是巾帼女杰、常胜将军。”杨副总长有些诧异,肖司令又解释:“周总理夸她女中豪杰。”
1977年春,北京一场高层会议后,海军司令肖劲光大将和副总长杨勇上将闲聊时,一位女同志走过。肖司令笑称她“巾帼女杰、常胜将军”,还提到周总理夸她“女中豪杰”。 水静,湖南长沙人,生在1910年代,具体哪年出生没准儿了。她是革命老将杨尚奎的夫人。杨尚奎1924年投身革命,北伐、抗日、解放战争都干过,后来做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水静呢,1944年才正式加入革命,之前的事儿不太清楚,但从她参军那年开始,她就没闲着。 那时候抗日根据地缺人缺粮,水静干起了妇女工作。走村串户,动员大伙儿纺纱织布,支援八路军。她不是坐办公室的,经常自己背着宣传材料跑路。有回下大雨,山路全是泥,她摔了好几跤,还是咬牙把任务完成了。这劲头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解放后,水静跟着杨尚奎搬到北京,住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里。她生活简单,穿灰布衣,骑自行车满街跑,要么买菜,要么看老战友。家里常来人,她就摆点花生米,泡壶茶,大家聊得热火朝天。她不爱摆谱,总说自己“就干了点小事”,但战友们可不这么看。
说到她出名的事儿,得提她的酒量。军中聚会,水静是出了名的能喝。有回跟陶勇中将拼酒,人家陶勇喝得脸红脖子粗,最后趴桌上起不来,水静却跟没事儿似的,还帮他披衣服。那场面,估计不少人都看傻了。另一次,周总理跟她对喝,她连干几杯,谈笑风生,最后还主动认输,说怕总理喝多了伤身。这份豪爽和体贴,真没几个人能学来。 1977年春,北京开了个高级别会议,肖劲光大将去参加。会后他跟杨勇上将聊着,就看到水静走过。肖司令笑着说她是“巾帼女杰、常胜将军”,杨勇有点懵,肖劲光就补了一句:“周总理夸她女中豪杰。”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水静那会儿已经六十多岁了,但精神头儿还足得很。她穿着灰中山装,手里拿着一堆文件,走路带风。肖劲光为啥提她?一是她酒桌上的名声,二是她革命那会儿的贡献。虽说她没扛过枪上战场,但动员妇女支援前线那份苦功,谁也不能抹杀。周总理夸她“女中豪杰”,估计也是看中她这股子韧劲儿和实干精神。
水静的酒量在军中传得挺广,但她可不是光靠喝酒出名的。跟陶勇拼酒那次,陶勇是海军悍将,酒量不差,结果还是栽了。水静喝完还能稳稳当当收拾桌子,这体力跟定力,真不是盖的。周总理那次对饮,她喝得痛快还不失分寸,最后还想着对方的身体,这细节也能看出她为人咋样。 其实她喝酒这事儿,多少跟战友间的感情有关。那年代,大家聚一块不容易,喝点酒聊聊往事,能拉近人心。水静不端着,喝起来痛快,聊起来敞亮,难怪大家都服她。她自己倒从不当回事,觉得这不算啥本事。 1970年代末,水静跟杨尚奎常参加老战友聚会。她不喝酒的时候就端着茶杯,跟人聊抗日那会儿的事儿。到1988年,杨尚奎去世,她收拾了丈夫的书信,分给老战友留念。后来她搬到小公寓,墙上挂着杨尚奎的照片,桌上放着她抄的诗词。她还热心公益,攒的钱都捐给了贫困学生,自己拄着拐杖去看学校修得咋样。 1990年代初,水静身体不行了,住进医院。病房里有几盆绿植,她就躺那儿翻老照片,偶尔跟来看她的人聊几句。1995年,她走了,80多岁。追悼会上,战友们摆上她爱喝的白酒,敬她一辈子没白活。
水静这人,没上过前线,没啥惊天动地的战绩,但她硬是靠着实打实的付出成了传奇。她动员妇女支援抗战,那是真干出来的功劳;解放后低调做人,那是真的不图名利;酒桌上那股豪气,更让她在战友间有了口碑。周总理夸她“女中豪杰”,肖劲光叫她“常胜将军”,这都不是虚的,是她一步步挣来的。 她这辈子接地气得很,没啥架子,也没啥大官派头。跟普通人比,她多了点革命的硬气;跟那些大人物比,她又多了点实在劲儿。这样的女同志,搁哪儿都让人佩服。 水静的故事听着挺带劲儿,但也让人琢磨:英雄不一定非得扛枪打仗。她干的事儿,动员妇女、支援前线,看着不起眼,可缺了她不行。那年代,像水静这样的人估计不少。他们没啥光环,干的活儿也不显眼,可国家就是靠这些人撑起来的。1977年肖劲光提她的时候,估计也是想起了那段苦日子,想起了这些默默干活儿的人。
chen xian sheng
女性老革命家!
chen xian sheng
向这位英雄的女性老革命家致敬!
用户10xxx14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