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还有和谈的可能吗?现在问题出在特朗普身上,他的政治信用已经彻底崩盘,以前的美国总统,不管是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还是拜登,跟他们谈判,哪怕条件再离谱,你至少能猜到他们的心思。可特朗普呢?谈着谈着就变卦,话刚出口没多久就可能不算数。哪个正常政府不怀疑:这人到底在搞什么? 这几年,特朗普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幻莫测,他上一秒大张旗鼓喊要加关税,下一秒又能突然释软。 从2018年贸易战时期到2025年重新执政,他把政策当成了“开关”,随时大刀阔斧,遇到不满意就推特上一条新声明,把此前承诺全盘推翻。 这个模式不仅搅乱了中美谈判节奏,也使得中国团队时刻得防,几乎到了步步惊心的程度。 这种极度不确定性,迫使中国不得不小心应对,哪怕想推动实质成果,也只能把更多精力花在防突发风险上。 其实受影响的不光是中美贸易,连美国传统盟友也跟着头疼,像加拿大、欧盟、日本都尝过特朗普临阵变卦的滋味,明明好不容易谈拢条款,他却能一句话就让一切回到原点。 加关税、退协定、挥舞“美国优先”的大旗,每个合作对象都是一肚子火。 美国原本赖以信任的国际声誉和规则意识,也在一次次的推特“翻车”中消耗殆尽。 这样操作让中美互信被一次次消耗,贸易谈判本应在信任基础上推进,哪怕有磕碰,也能靠规则理顺。 但只要谈判对象经常不守信用,协议成了“临时工”,再多细节约定也抓不住实际利益。 中国不是没有谈的意愿,而是根本没法押注在一个极容易变卦的对手身上。 经历过2018年那场贸易战、协议达成后立刻被推翻的惨痛教训,中美双方都很难再回到一种相对稳定的沟通状态。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不仅对外带来风险,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不少反弹,农民、制造业、科技企业在大起大落的关税政策下要么失去市场,要么成本飞涨。 很多行业原本对振兴本土制造抱着期望,但现实结果往往是出口锐减、物价上涨、企业被拖下水。 即使他的“美国优先”口号喊得响,实际效果偏离初衷,让各种矛盾在国内外同步积累。 中国应对这一局面,也不再死盯美国,更多是多元化布局:加强和东盟、欧盟的合作,内部市场也不断扩大。 从近年谈判表现来看,中国选择了更务实、理性的应对路径,不再轻易对外亮底牌,而是把安全和可控放在首位。 只要对方的不确定性还在,合作就只能维持在低水平,哪怕美国重新传递善意,该有的戒备也不会削弱,中美关系因此被拖进了“反复试错,防止风险”的怪圈。 根结还是信任,谈判最忌讳的就是不确定和不守约,只要特朗普这种不可预测性还存在,中美哪怕坐下来谈,也很难取得实质进展。 如果未来想重新恢复谈判的机会,谁来代表美国、他是否能守住承诺,比任何筹码都重要。 你认为现在的中美谈判还有回转余地吗?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中美之间还有和谈的可能吗?现在问题出在特朗普身上,他的政治信用已经彻底崩盘,以前
霁雪寒松
2025-05-02 20:12: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