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女知青宋梅为报村民救命之恩,就嫁给了他。谁料,新婚之夜,她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婚后的每一天,她都在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后悔! 宋梅,1953年出生,上海人,家里是普通的工人家庭。她从小成绩好,模样清秀,本该有大好前途,可文化大革命一来,学校停课,梦想全泡汤了。1971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她被分到安徽省一个偏僻小村子。那时候的农村,条件苦得没法说,土坯房漏风,饭里连点油星儿都见不着。宋梅刚去时,手嫩得一碰就破,可她咬牙坚持,扛锄头、下田插秧,没多久就晒得黑瘦,双手全是茧子。村民看她肯干,都挺喜欢她,日子虽苦,她心里还算有点盼头。 李铁柱是村里出了名的壮汉,30岁出头,家里几代都是农民。他干活利索,能扛大包,村里人常夸他力气大。可他性子粗,话不多,平时也没啥人深交。1972年夏天,一场大雨把田淹了,宋梅抢收粮食时脚崴了,疼得站不起来。李铁柱二话不说,把她背到乡卫生所,又跑前跑后照顾她好几天。那会儿,宋梅感动得不行,觉得这人老实仗义,心里头对他多了几分好感。李铁柱也没啥花言巧语,就是实打实地关心她,两人慢慢就熟了。 相处一年多,宋梅和李铁柱关系近了不少。她讲城里的见闻,他说庄稼的事,俩人挺聊得来。1973年春天,李铁柱向她求婚了。宋梅想着他救过自己,又觉得他人不坏,就点了头。她心里多少有点报恩的想法,也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知青回城没指望,嫁人安稳过日子也不错。婚礼简单,村里搭了个台子,弄点红布就算喜庆。宋梅攒布票做了件红嫁衣,觉得自己总算有了个归宿。可她哪知道,这一步迈出去,日子就彻底变了样。 婚礼那天还挺热闹,村民凑了点菜,敲锣打鼓送新人进屋。可到了晚上,李铁柱喝得醉醺醺,满身酒气,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宋梅不过是说了句让他洗洗,他却突然翻脸,动手打了她。那一刻,宋梅傻了眼,脸火辣辣地疼,心里凉透了。她这才看清,李铁柱骨子里不是她想的那样老实厚道,而是个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新婚第一夜,她就知道自己掉进坑里了,可农村那会儿,嫁出去就没回头路。 婚后,李铁柱的真面目全露出来了。他脾气暴躁,随手就打,宋梅做饭晚点他摔碗,田里活干慢了他骂人,甚至没啥理由也动手。宋梅身上总带着伤,胳膊青了,腿肿了,连喘口气都不敢大声。她从一个活泼的知青,变成了整天低头不敢吭声的人。村里人看她可怜,可没人管,老人说“男人打老婆天经地义”,村干部也懒得掺和。她想找知青朋友诉苦,可大家都有自己的难处,谁也帮不上忙。 宋梅每天醒来就后悔。她想不通,当初李铁柱救她时的好,怎么就变成了现在的狠。她觉得自己是为了报恩才嫁,可这恩情换来的却是没完没了的苦日子。她也怨自己,太年轻,太天真,没看清人就跳进婚姻这个坑。知青的生活本来就苦,可她还给自己加了道枷锁。日子一天天过,她精神都快撑不住了,整夜睡不着,眼窝深得像个坑。她想逃,可农村户口绑得死死的,逃回上海谈何容易。 宋梅的遭遇不是她一个人的事,那年代好多知青都撞上了类似的坎。上山下乡把城里人扔到农村,生活方式、观念全都不一样。宋梅这样有文化背景的女孩,和李铁柱这样土生土长的农民,想法差得十万八千里。她想着报恩、想着婚姻是互相扶持,可李铁柱眼里,女人就是干活生娃的,稍不如意就动手。那时候农村重男轻女,家暴稀松平常,宋梅撞上这现实,等于拿青春换了个教训。 1978年,知青回城政策一出,宋梅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她知道李铁柱不会放她走,就偷偷跑去公社填表。那几天她提心吊胆,生怕被发现,可心里憋着一口气,非走不可。批复下来那天,她趁李铁柱不在家,拿了几件衣服和父母的照片,连那件红嫁衣也带上了。那嫁衣是她当初的希望,可现在只剩心酸。她走到村口,搭上车,头也没回。车开远了,她才敢哭出来,五年多的苦,总算熬到头了。 回到上海,宋梅瘦得父母都差点认不出。家里人听她讲这些年的事,又心疼又生气。她在厂里找了份活,工资不高,可好歹自由了。几年后,听说李铁柱又结了婚,她一点也不关心。那段日子像一场噩梦,她只想往前看。她没再嫁人,也没啥大出息,可她觉得自己能喘口气,能睡个安稳觉,就够了。宋梅用自己的韧劲,硬是从那段黑暗里爬了出来。
晴雨风说史晴雨风说史当年老美用黄铜做子弹外壳,苏联人偏要搞钢壳弹,结果两
【10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