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底的一天,刚退居二线的原国防部长,开国上将张爱萍,约刚刚上任的总参谋长迟浩田,谈起了军队经商的事情。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部分经济职能。 这种安排起初只是权宜之计,此后逐渐演变为普遍现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国家鼓励多种形式的经济发展,军队为了弥补经费不足,陆续开办了众多工厂、公司,从事通信、运输、建筑、医药等多种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到九十年代初,全军企业已达一万五千余个,从业人员超过八十万人。 这些企业不仅承担了军队部分物资保障任务,也创造了大量经济收益。 然而,企业管理与部队建制相互交织,利益纠葛层出不穷。 一些单位将更多精力投入营利事务,军事训练被挤压,指战员责任意识淡化。 部队中滋生的商业化倾向,引发了关于军队功能异化的广泛讨论。 1989年,中央领导在会议上指出,军队“自我发展”的思路存在严重隐患。 1991年,中央军委下达禁令,要求师及师以下作战单位不得开办企业。 两年后,这一规定被进一步扩大至所有基层作战单位。 到1995年,军委完成了对大军区级以下机关所办企业的清理整顿。 各类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人员精简成效显著。 从业企业数下降40%以上,大量外派兵员与装备被集中收回。 在东南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内的清理行动更是重点推进。 1998年,中央军委决定,非作战部队也一律不得从事生产经营。 7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在军队高级干部会议上做出决定,明确要求军队和武警部队彻底清理所属经营性公司,今后一律不得经商。 至此,军队经商时代宣告终结。 随后改革迅速推进。 至当年年底,全军共计移交企业近三千个,总资产达八百余亿元,职工近二十一万。 另有三千九百余家企业被直接撤销,涉及资产超过百五十亿元。 军队内部的市场化倾向得到根本扭转。 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老一辈军事领导人的坚决支持。 张爱萍在1987年离职后,他以历史为鉴,指出清朝八旗军和民国军阀的衰败都与军队涉足商业脱不开干系。 他警示军队经商将瓦解战斗力、损害军民关系。 这种现象在巴基斯坦尤其突出。 巴基斯坦著名的两个经济集团是“法吉基金会”和“陆军福利信托基金”。 这些组织最初是为退役军人提供福利而设立的,但它们扩展了业务,涉及金融、食品、化肥、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它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经济,还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陆军福利信托基金则通过投资房地产和安保产业,使军方的商业势力不断壮大。 巴基斯坦的军队不只是参与商业,他们还利用其武装力量和经济特权,压制民营企业。 这种军队主导经济的现象也体现在其他国家,如印度和伊朗。 在印度,军队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高尔夫球场等奢侈行业,他们利用军队的资源掌控了大量土地。 伊朗的革命卫队不仅掌控了建筑和通信领域,还深入参与了金融和石油行业。 泰国军队的商业活动则更为多样化,涉及银行、运输、航空等多个领域。 张震将军早在1991年底就明确提出对军队搞经营活动要保持高度警惕,认为其有违军队建设规律,并多次致信军委表达反对意见。 他强调,只有严守纪律、排除腐败,军队才能维持应有的战斗意志。 脱离企业经营后,张震转而提倡发展自给性强的农副业。 1994年,军委采纳他的建议,出台专门文件鼓励部队发展种植养殖。 两年后,他在兰州军区调研时亲眼见证戈壁滩上硕果累累的棚栽作物,拍照记录这项成果。 2003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迎来了其50周年庆典。 江同志在庆典上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中央军委将继续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再次在2005年前裁减20万。 这一时期,战争的方式从传统的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 军队员额的裁减正是为了集中有限的资源,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 除了裁员与制度建设,江同志在多个场合提到“军队不得经商”的决策,尤其在2009年视察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时,他特别指出这一政策对于军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军队摆脱了与商业活动的联系,集中精力提高战斗力。 参考文献;[1]李佳.三星影视传播总经理李新光:胆大不妄为[J].广告导报,2008(7):58-59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