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jith D Perera,亚太日报斯里兰卡编委 导言 2025 年伊始,中美贸易战仍在继续,中东地区冲突、俄乌战线和苏丹内部冲突仍在持续。不过,当美国出面促成乌克兰方面停止敌对行动时,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尽管和平进程仍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随后,4 月 2 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征收互惠关税--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征收的最大关税,令世界大吃一惊。这包括对进口商品普遍征收 10%的关税,以及针对具体国家的定制关税上调。然而,美国豁免了与高科技、住房、医药、能源和其他重要行业相关的关键进口部件。 对斯里兰卡的影响简介 当然,斯里兰卡对美国的整个出口组合(价值 30 亿美元)--包括服装(70%),其次是橡胶相关产品和茶叶--都将受到特朗普互惠税的影响。作为锡兰茶的有力竞争者,肯尼亚不受互惠税影响,只需缴纳 10%的普遍税,这为其茶叶创造了市场机会。 在撰写本报告时,中国已经对互惠税采取了报复性征税措施,美国紧随其后。除针对中国的关税外,美国还将互惠关税暂时搁置三个月。 贸易成为地缘政治武器,规则崩溃 与此同时,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预测,2025 年的累计关税可能会对服装和纺织品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服装价格上涨高达 17%。预计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的价格也会大幅上涨。虽然特朗普总统最初赢得了宣传战,为对贸易顺差巨大的国家征税辩解,但这种激烈行动的经济后果对美国来说不可能是个好兆头。 斯里兰卡的未来之路 过去,在危机期间,斯里兰卡历届政府倾向于向初创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伸出援手,假定大公司能够渡过难关。然而,这种做法已经站不住脚,因为 80% 的出口都是由大公司进行的。现在,补救行动必须包括所有出口商,无论其规模大小。那么,斯里兰卡如何才能理智地规划前进之路呢?毫无疑问,斯里兰卡最务实的做法是制定合理的情景计划,然后进行集体决策、战略规划并达成全国共识。 (1) 制定合理的情景计划 政府应任命一个由私营部门、政府和学术界专家组成的小组,为斯里兰卡对美国的出口--以及随后对欧盟等其他主要市场的出口--制定两个方案:最佳方案和最差方案。 (a) 最佳情景: 鉴于特朗普政府在阻止进口方面的坚定立场,恢复到互惠前关税时代对于预测而言是不现实的。因此,计算一个合理的全包关税率(如 20%)将有助于评估斯里兰卡服装在美国的落地成本,然后与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比较。对斯里兰卡的其他出口产品也可进行类似的评估。即使是贸易多样化,了解登陆成本对提高竞争力也至关重要。 任何不利的价格差距都必须通过政府的优惠措施来弥补,例如补贴能源价格、降低出口商的银行利率,以及通过与航空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来降低运费。此外,还应进行就业损失评估,同时引入多技能战略,使劳动力为可能的裁员做好准备。 (b) 最坏情况: 假定关税为 44%,重复同样的做法,以确定斯里兰卡出口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所需采取的应对措施自然要比最佳情况下的措施更为密集。 必须指出的是,国内提供的任何工业补贴都必须符合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ASCM)的规定。根据该协定,补贴必须涉及成员国境内政府或公共机构的财政捐助,而且必须是 “特定的”--即针对公司、行业或地区--才属于该协定的管辖范围。 归根结底,关键问题在于斯里兰卡政府是否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支持本国出口商出口美国。 世贸组织未能推动统一的全球贸易议程,也未能充分应对当今的挑战,如中国涉嫌操纵货币和尚未解决的气候变化问题。因此,目前全球贸易正在其他框架下进行。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系统性瘫痪导致上诉审查停止。此外,由于成员国之间缺乏共识,改革争端解决体系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 尽管世贸组织内部的强权政治由来已久,但大多数成员国仍然认为现有的贸易体系具有合理的功能性和进步性。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单边贸易行动--以及其他大国针锋相对的回应--将全球贸易秩序推向了混乱。我们现在正目睹从基于规则的贸易向基于实力的贸易转变,这很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 印度外交部长 S. Jaishankar 在评论这一问题时恰如其分地指出,“世界将从此不同”。 国家安全问题、地缘政治竞争、出于政治动机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全球化带来的不公平结果,这些都极大地重塑了贸易格局。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美国暂停关税 90 天只是一项临时措施。预计特朗普政府将恢复提高关税的策略,或实施其他限制进口的机制。恐惧驱动的 “让美国再次伟大 ”论调可能会迫使许多国家寻求更大的贸易安全、复原力和自力更生。 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实现其创始目标方面的表现令人失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二条规定,建立该机构的目的是确保 “国际贸易的平衡增长”。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政策倡导和能力发展等领域做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但世界尚未实现全球贸易的平衡增长。 显然,今天旷日持久的挑战不能用过时的办法来解决。我们需要新颖、创新的方法。 早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前,中国就开始为关税升级做准备。中国的战略将短期反制措施与长期转型相结合:通过精准反制措施破坏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利用其庞大的工业能力和市场规模增强抵御能力,并与国际社会合作重构多边贸易体系。 尽管一些行业可能面临短期干扰,但中国政策的灵活性和战略纵深使其具有相当大的机动性。目前,对美出口占中国 GDP 的比重不到 4%。 中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崛起以及 2013 年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南亚和东亚的贸易态势。截至 2020 年,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 30% 以上,从而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 随着 2020 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签署,中国加强了其区域供应链并刺激了国内创新。单边主义的兴起、现有全球贸易架构的削弱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边缘化,使中国有能力推动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共享性的国际贸易秩序。 有趣的是,在全球舞台上,中国对现有体系提出了以下变革建议: 以加强多边主义为核心,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增强其权威性和适应性。其中包括重新启动争端解决机制。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特殊和差别待遇,允许农业补贴和技术转让,避免 “一刀切 ”的规则制定方式。 促进以发展为导向的数字议程,强调数据主权与数据共享之间的平衡,反对强制、捆绑式的市场准入。 允许发展中国家通过适度补贴支持技术赶超,反对以 “市场扭曲 ”为由进行技术封锁。 促进开放的区域主义,确保所有国家平等参与全球价值链(GVCs)。 推进数字贸易和绿色经济法规创新,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合作,同时保障网络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通过碳关税调整机制促进低碳技术的转让,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 建立技术合作机制,防止技术垄断,包括通过知识产权共享平台。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通过多边协调建立全球供应链预警系统,以应对大流行病或地缘政治冲突等意外冲击。 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BRI)与 RCEP、金砖五国和东盟的经济力量将为西方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创造一个更具弹性的替代方案。这将通过渐进改革和制定创新规则来实现,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新途径。 如果以相互尊重为指导,世界可能会看到两个体系和谐共处--融合实用主义和常识--并引领人类走向共同繁荣。
贸易战没打垮中国,却打醒了中国!第一次贸易战让我们明白,核心技术必须攥自己手里,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