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言人又“翻车了:穿着中国产衣服,还说“抵制中国制造”。 最近,被特朗普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2025-05-02 16:42:07

特朗普发言人又“翻车了:穿着中国产衣服,还说“抵制中国制造”。 最近,被特朗普钦点的白宫发言人卡洛琳·莱维特,以言必称“特朗普最正确”被网友戏称为了“最会为总统提供情绪价值”的人。不过,她却在衣着上“翻车”了。 2025年4月,中国驻登巴萨总领事张志昇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一张照片,照片中莱维特身着一条红色连衣裙,裙上的蕾丝花纹被中国网友认出是浙江某纺织厂的产品。 更戏剧性的是,有该厂员工在评论区留言:“这颜色是我调的,布料也是我们厂出的。”随后,网友进一步查证发现,这条裙子所属的英国品牌在商品详情页明确标注“Made in China”。 莱维特的“翻车”并非偶然。作为特朗普的“头号传声筒”,她在多个场合宣称“美国不能依赖中国制造半导体、芯片等关键技术”,但私下里却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莱维特的矛盾行为,本质上是美国政客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的典型困境。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重启对华“对等关税”政策,累计加征的关税税率高达125%,但实际执行中却漏洞百出。 例如,苹果公司90%的iPhone仍在中国生产,因为转移生产线需要数年时间和巨额成本。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现象,在莱维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莱维特并非第一个因“中国制造”翻车的美国政客。2020 年特朗普竞选团队曾因使用中国产旗帜被曝光,当时发言人辩解称 “这是竞选团队的疏忽”。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逻辑,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达到顶峰。例如,白宫一方面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另一方面却豁免了部分关键商品,理由是“美国企业无法找到替代供应商”。 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政治表演与经济现实的冲突。对政客而言,“抵制中国制造”是吸引选民的有效口号,但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难以忽视。 莱维特的“翻车”,本质上是这种矛盾的具象化——她既是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莱维特事件背后,是美国试图将供应链“政治化”的失败尝试。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友岸外包”和“去风险”政策,要求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友好国家”,但现实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和产业链配套远不及中国。 例如,墨西哥虽然承接了部分美国转移的产业,但70%的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 更讽刺的是,莱维特所代表的共和党,其核心选民——农民和制造业工人——恰恰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大豆出口暴跌,农民不得不求助政府补贴;2025年的关税政策同样导致美国消费者物价上涨,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政策,最终只会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 正如中国网友所说:“抵制中国制造容易,但要戒掉中国制造的生活,怕是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任何逆全球化的尝试,都注定是一场闹剧。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白宫发言人穿的靓衣是“中国造”?中国网友:我们厂染的

0 阅读:0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