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钱学森一家归国只差最后一关,夫人蒋英竟以命相护,她还告诫儿子,若有子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5-02 16:08:49

1955年,钱学森一家归国只差最后一关,夫人蒋英竟以命相护,她还告诫儿子,若有子弹袭来,要冲上去为父亲抵挡,因为钱学森的命比他们的都重要。 1955年的秋天,维多利亚港上"克里夫兰号"邮轮缓缓驶出,钱学森一家四口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这条漫长的旅程,不仅横跨万里海洋,更饱含着无数艰险与考验。邮轮驶向公海,海风轻拂船舱,小女儿天真烂漫地向港口挥手道别,殊不知父母心中涌动着多少复杂情绪。 在启航当天,蒋英收到一封警示电报,提醒他们路途当心,中途不要下船。这封电报让她心中升起不安,归途的前方充满了未知数。经过22天颠簸,行程1万多公里,钱学森一家终于在1955年10月8日抵达香港,准备登上开往罗湖桥的列车。 在火车上,蒋英沉着地对丈夫说:"出了九龙,过罗湖桥这段路不属于英国人的管辖范围,英美两国都有办法推脱。如果出现危险,你立刻卧倒,我会挡在你前面!"钱学森闻言立即摇头拒绝,不能让妻子冒险。但蒋英坚定地回应:"我们出国那么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刻啊......"她还特意告诫儿子,若有危险发生,一定要挡在父亲身前保护他。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回顾钱学森在美国的经历,种种遭遇让人心惊。作为航空领域的顶尖专家,他被美国评价为"一人可抵五师"。正是这样的价值,让美国当局在钱学森决定回国后,立即以"怀疑他是共产党"为由取消了他的研究许可证,甚至将他关进了监狱。 在审讯中,他们使用了极其不人道的方式:将钱学森关在24小时被探照灯照射的房间里,检察官不断询问试图寻找把柄。面对"你忠于哪个国家政府"的尖锐问题,钱学森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忠于中国人民。"为了摧毁他的意志,美方甚至采用了15天不准睡觉的残酷方式,导致钱学森最后连话都说不出来。 在这段艰难时期,蒋英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忠诚。她放弃了优渥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四处奔走为丈夫辩护,联系媒体澄清不实指控。当钱学森担心连累妻儿时,她已经收拾好了全家的行囊,坚定地告诉丈夫:"我们一定会顺利回国的。" 终于,在周总理的努力下,美国同意用战俘交换钱学森。1955年9月,钱学森一家带着三个箱子的简单行囊启程回国,10月1日终于踏上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土地。 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就像久旱的禾苗终于得到了雨水的滋润,瞬间焕发出新的生机。1955年10月,当他带着妻儿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年迈的父亲钱均夫。这也是爷孙三代的首次见面。照片中,虽然钱均夫表情严肃,但心中却充满喜悦。父子二人的长相颇为相似,血缘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孩子们虽然第一次见到爷爷,却自然而然地感到亲切。 钱学森与蒋英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1924年,在北京的一处宅院里,年仅五岁的蒋英和十三岁的钱学森第一次相遇。当时钱均夫对蒋百里说:"蒋英长大了是我们钱家的媳妇!"这句玩笑话后来竟成为了现实。蒋英在钱家短暂居住后被母亲接回,两人的童年缘分暂时中断。 多年后,命运再次将他们联系在一起。1947年的一个夏日午后,已是麻省理工教授的钱学森向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出的蒋英表白:"跟我走,好吗?"就这样,两位各自在不同领域大放异彩的人走到了一起——蒋英是全亚洲第一个获得女高音大奖赛冠军的歌唱家,而钱学森则在美国航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回国后的钱学森立即投入到祖国的科研事业中。他马不停蹄地参与导弹、火箭的研究,制定了中国"两弹结合"的相关实验计划。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三年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也成功发射。他将中国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展进程推进了至少20年,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2003年10月15日,对于已经92岁高龄的钱学森来说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他在医院中急切地要求观看实时画面。当得知飞船安全返回后,他立即表示想要见杨利伟。见面时,钱学森高兴地鼓掌,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尽管年事已高,他的思维依然清晰,连续询问了三个问题:着陆点情况、他的高徒王永志(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的近况,以及陈信的情况——全部都是与航天事业相关的问题。

0 阅读:57
霞光破雾法无边

霞光破雾法无边

超级酷 仅三天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