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打算处死旧臣夏原吉。夏原吉说:“我自知必死,但能否宽限三天,让我把这些账目算完?”朱棣一听顿时愣住了。 夏原吉也是一位奇人了,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入朝为官,还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一直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朝堂上都出现了他的身影。 而且几任皇帝对夏原吉还都是十分信任的,这样一个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普通人。 不过这也和夏原吉从小到大的经历,以及为人处事有脱不开的关系。 夏原吉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家的孩子,他从小就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里面,也正因为如此,他看到了太多的悲剧。 不只是自己吃不饱,许多百姓也同样是食不果腹,看到这种情况的夏原吉异常痛心,从那时候起,心中就隐隐有一个想法,他希望将来自己能够让这些百姓都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 这个想法也始终贯穿他的一生,无论后来的他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的都是百姓,为官清廉,公正,也从不拉帮结派,简直就是皇帝最喜欢的那一类臣子。 说起来,他也是遇到了好时候,朱元璋因为自身的经历,也是将百姓放在第一位的,在夏原吉出现之后,朱元璋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人。 他看人还是很准的,在考察过夏原吉的品性之后,就把夏原吉提拔为了户部侍郎,夏原吉也是一丝不苟的完成朱元璋交代下来的任务。 而朱元璋也很护着夏原吉,因为夏原吉是个老实人,朱元璋也怕自己不护着,夏原吉再被人给害了。 在朱元璋死后,夏原吉就成为了朱允炆的臣子,因为夏原吉的能力突出,朱允炆干脆让他去负责筹集钱粮,提供后勤服务。 在朱棣攻下南京的时候,夏原吉就在城内,许多官员在得知朱棣攻下南京之后,纷纷吓的四散奔逃。 唯有夏原吉,他不仅不跑,反而还拿着算盘在算账,即便是朱棣要杀他,他的目光也没有多大变化,反而是对手里的账本十分有执念,表示想要先把账算好再死。 朱棣听到夏原吉的话也觉得有意思,他都说要杀他了,他非但不求饶,反而还想要把账算完。 他不想自己谋朝篡位的事情传出去,但也不想真的杀了一位一心为百姓的好官,不过朱棣也不是立即就相信的夏原吉。 还是先调查了一番夏原吉,在确定夏原吉确实是个一心为百姓的好官之后,当即就决定不杀了,不仅不杀,还让夏原吉继续担任户部侍郎的职位。 夏原吉也没想到还能峰回路转,不过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当即就表示一定会为大明江山倾尽所有。 对于夏原吉,朱棣也是十分看重的,但是两人也经常会有摩擦,夏原吉这人有点直,不会拐弯。 尤其是在北伐的问题上,朱棣老想着北伐,但是夏原吉却是看到了国库空虚,百姓赋税加重,生活艰难。 几次劝诫朱棣不要再继续北伐,但可惜朱棣也是个不听说的主,面对夏原吉的劝诫,他一意孤行,最终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正因为有朱棣的前车之鉴,太子在继任皇帝之后,就立即将惹恼了朱棣导致被关起来的夏原吉给放了出来。 夏原吉也是不计前嫌的继续为大明鞠躬尽瘁,无论上面坐着的是谁,夏原吉始终都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他所想要的,从来都只是让百姓能过的更好,而不是让自己生活的有多好,穷尽一生,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他不仅有能力,也有想法,从始至终都清廉如水,这样一个人,也难怪能得到五任皇帝的重用,即便是放到现在,这样的人才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啊!
朱元璋难道看不出朱允炆镇不住藩王吗,为什么自己在位时不削藩?就这么说吧,别说朱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