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他被关在了中美合作集中营,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公馆”。他穿着破旧的短裤和凉鞋,头上顶着的大大的飞行帽,让他的脑袋看起来更大了。他用手扶着炮弹,开心的看着镜头,或许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照相这样开心的事情了吧? 1949年12月,在重庆歌乐山脚下的松林坡,解放军战士们细致地进行挖掘工作。 突然一具幼小的遗体显露出来,他双手紧紧地抱在胸前,手里还握着一小截红蓝相间的铅笔头。 这个孩子就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年仅八岁,距离新中国的诞生仅仅过去了二十四天。 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手中紧紧抓着半截铅笔? 1941年西安,“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担任杨虎城将军的秘书,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秘密的共产党员。 西安事变之后,他通过《西北文化日报》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这种行为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他成为了被监视的对象。 1949年9月,宋绮云收到一份假电报,说妻子生了重病,他急忙赶回西安,没想到这是个陷阱,被特务抓走。 “小萝卜头”的妈妈徐林侠非常担心丈夫,她抱着还在吃奶的孩子来到西安,希望能找到他,结果母子两人也被敌人抓了起来。 年幼的“小萝卜头”还不到一岁,就这样开始了在监狱里的生活。 重庆白公馆昏暗潮湿的牢房,成了他最初的住所。 牢房里非常拥挤,常年照不进阳光,发霉的米饭和腐烂的蔬菜就是每天的食物。 长时间的营养缺乏,导致“小萝卜头”的身体发育严重失衡,他的头显得特别大,而身体却十分瘦小。 看到他这副模样,一同被关押的人们都感到非常难过,充满怜惜地称呼他为“小萝卜头”。 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继续生存下去,徐林侠不得不拼命地去做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她把自己那份少得可怜的食物节省下来,尽量留给孩子,还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孩子的尿布,尽力保护着“小萝卜头”脆弱的生命。 年幼的“小萝卜头”很早便懂得了许多事情。 一位女看守试图用糖果引诱他喊自己“阿姨”,却被他果断地拒绝了:“妈妈告诉我,你叫看守,你是特务。” 为了让孩子心里好受些,徐林侠便用盐水冒充糖果的滋味,让“小萝卜头”第一次体验到了一丝甜意。 1946年,宋绮云一家人被转移到重庆的渣滓洞监狱关押。 为了让“小萝卜头”能够学习知识,徐林侠和监狱里的其他难友一起与监狱管理方据理力争,希望争取学习的机会。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萝卜头”终于可以在狱中学习。 罗世文负责教他语文知识,车耀先教他学习算术,黄显声则教他俄语和武术。 在监狱里,条件非常艰苦。宋绮云找来树枝,削成简单的笔,代替了正常的书写工具。 徐林侠想办法烧掉棉花,提取灰烬,制成简易的墨水。 其他的狱友则撕下草纸,一点一点地凑成练习本。 “小萝卜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仍然努力地学习知识。 黄显声甚至把珍藏了很久的半截红蓝铅笔头送给了他,这支笔对于“小萝卜头”来说,是如同珍宝一般的礼物,他非常爱惜。 “小萝卜头”一直努力学习,国民党特务慢慢放松了对他的看管,让他可以在监狱里走动。 这样一来,“小萝卜头”就开始秘密地为被关押的地下党组织传递重要消息。 他把黄显声写在香烟盒上的新闻内容交给陈然,帮助他们创办了革命刊物《挺进报》。 他还将黄显声绘制的详细监狱地图秘密送给党支部书记许晓轩,为未来的越狱行动做充分的准备。 他的行动非常小心谨慎,对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萝卜头虽然个子矮小,身体也很单薄,但他却在阴暗的监狱里,努力地传递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光明的渴望。 不过,黎明到来前的黑暗往往显得特别漫长。 1949年9月6日,就在全国即将解放的时候,国民党特务假意要释放宋绮云一家和杨虎城将军一家,却将他们骗到戴公祠并残忍杀害。 “小萝卜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非常勇敢地冲向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想要保护她不受伤害。 他没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没吃过真正的糖果,但他却比很多大人都更懂事,更勇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1946年,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他被关在了中美合作集中
烟雨任风散
2025-05-02 15:16:24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