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斤蚊子幼虫竟成'摇钱树'?安徽男子半夜偷捞反赔1.2万!真相令人震惊" 【还原】 据合肥晚报报道,2023年3月16日,安徽宿州灵璧县法院宣判一起特殊生态案件。当地男子张某连续多日在夜间携带自制工具,在浍河、沱河等水域疯狂捕捞蚊子幼虫(孑孓),累计达154斤。经群众举报,生态环境局联合警方将其抓获。 调查发现,张某将捕捞的孑孓以每斤20-30元价格出售给水产养殖户作为饲料。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渔业法实施细则》,孑孓属于天然水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量缺失已导致案发水域鱼类产卵量下降17%。经专家评估,法院最终判决张某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2810元,并公开道歉。 【评论】 这起"蚊子幼虫大案"看似荒诞,实则敲响生态警钟。孑孓作为食物链底层生物,其消失引发的"蝴蝶效应"远超想象——鱼苗失去基础食源,鸟类觅食困难,整个水生系统陷入失衡。张某的"生意经"暴露部分群众仍存"无主之物随便取"的陈旧观念,殊不知现代生态保护已将每片水域视为生命共同体。 案件判决具有破冰意义:首次明确将孑孓纳入生态损害赔偿范畴,为类似案件提供判例依据。但1.2万赔偿相较于生态修复成本仍是杯水车薪,建议后续建立"生态损害终身追责"机制。更需反思的是,水产养殖业对廉价饲料的畸形需求,监管部门应加强生物饲料源头管控,而非事后追责。 此案警示:生态文明建设需从"小生物"着眼,每个生命都是生态链不可或缺的齿轮。当"捞虫致富"变成"赔钱买卖",正是法治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
"154斤蚊子幼虫竟成'摇钱树'?安徽男子半夜偷捞反赔1.2万!真相令人震惊"
冰毅说情感故事
2025-05-02 15:05:26
0
阅读:30
用户44xxx31
摇蚊不吸血,幼虫可以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碎屑, 可以有效地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属于益虫,想要摇蚊的幼虫一般都是靠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