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认为是中国“最牛”的母亲,52岁失去丈夫,却独立将13个儿女培养成博士生,堪称世界奇迹,她就是王淑贞。 2003年3月6日,美国纽约一处豪宅内,106岁的王淑贞安详离世。这位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母亲,用她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教育奇迹——13个孩子全部成为博士,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教育成就堪称奇迹。但奇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997年,王淑贞百岁寿辰那天。一位特殊的客人亲临现场祝贺——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面对如此尊贵的客人和家人们准备的丰厚礼物,这位百岁老人却摆了摆手说:"我不要礼物,我要给祖国的小孩建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这个朴素的愿望深深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最小的儿子李昌钰听闻母亲的心愿后,立即联系了家乡如皋的相关机构。得知当地学校缺少体育场后,他果断决定捐建。2001年,如皋师范附属小学体育场建成,李昌钰特意从家乡带了一盆泥土到美国,圆了母亲回馈家乡的心愿。 在王淑贞的十三个孩子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李昌钰。他被美国人称为"当代福尔摩斯"和"犯罪现场重建之王"。作为世界顶级的法医专家,他曾参与调查911事件、尼克松水门事件等,总计破获疑难案件超过8000起。1988年,康州州长多次诚挚邀请他出任警察厅厅长,这在美国警界是最高的职位,也是首位华裔能担任此职的殊荣。 然而,这位让无数罪犯闻风丧胆的神探却有一个令人意外的告白:"我最害怕的人是我的母亲。" 李昌钰最初对担任警察厅厅长一职犹豫不决,他更喜欢一线的刑侦工作。正是91岁高龄的王淑贞用铿锵有力的话语改变了他的决定:"你做厅长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正义,更是为了让咱们华人在美国争口气,你必须给我好好干。" 王淑贞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最小的儿子身上。她的13个子女分布在各行各业,有的成为纽约大学的终身教授,有的担任法院法官,有的成为石化公司总裁,还有成为知名广告设计专家的。李昌钰的哥哥李昌纲则是著名工程师,曾参与台湾石门水库的建设,后来还在全球多个国家参与水利工程项目。 王淑贞的传奇故事要从1897年讲起。那一年,她出生在江苏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家境富裕让爱学习的她受到了良好教育,甚至上了女子高中,这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 19岁那年,经家人安排,王淑贞嫁给了盐商李家的公子李浩民。两个家庭门当户对,新婚夫妇郎才女貌,开始了令人羡慕的生活。婚后,王淑贞相夫教子,与丈夫配合默契。李浩民经商时常把客人请到家里谈生意,而王淑贞则在屏风后做参谋。夫妻间有个特别的默契:如果王淑贞认为生意可行,就让下人送上龙井茶;若认为不妥,送上的则是乌龙茶。就这样,李浩民的生意越做越大,在江苏一带成了有名的富贵人家。 李浩民敏锐的商业眼光让他在如皋市开设了"懋记五洋号",专门经营当时新奇的洋货,生意红火,家道兴旺。王淑贞为李家生育了13个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富太太生活。 然而,战乱年代,李家被迫离开家乡,举家前往台湾避难。1949年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当年1月27日,李浩民乘坐"太平轮号"前往台湾途中遭遇海难。这艘超载的轮船在舟山群岛附近与一艘货轮相撞,900多名乘客中仅38人获救,李浩民不幸遇难。 噩耗传来,52岁的王淑贞悲痛欲绝。更糟的是,李浩民这次带了大量资金和鱼苗准备在台湾发展渔业,如今连同他的生命一起沉入了海底。王淑贞一夜之间从富商妻子变成了带着13个孩子的寡妇,几乎一贫如洗。 从富丽堂皇的大宅院搬进破旧不堪的小屋,生活的巨变对任何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但王淑贞没有向命运低头。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变卖家中物品,卖字画、卖房产,后来甚至到处打零工——当家教、保姆、洗碗工、佣人,只要能挣钱的活都干。大一些的孩子放假时去街头卖报纸补贴家用,小的在家帮忙做家务。有时候穷困到连饭都没得吃,只能向邻居借粮。 但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王淑贞对孩子们的教育从未松懈。她常对孩子们说:"人穷不可怕,怕的是志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她坚持所有孩子都必须上学,不分男女,这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中是相当前卫的理念。 1959年,最小的儿子李昌钰从警官学校毕业,已经读完硕士学位。为减轻母亲负担,他打算先工作。然而王淑贞却坚定地说:"硕士还不够,必须继续读下去,要读博士。"在母亲鼓励下,李昌钰远赴美国深造,一边做兼职一边学习,最终获得纽约大学博士学位。 王淑贞62岁时决定随子女们前往美国生活。这个从未学过英语的老人,凭借顽强毅力自学英语,竟然通过了美国移民局的考试,获得了永久居留证。在美国生活期间,她要求家中必须说中国话,吃中国菜,过中国传统节日。在她的坚持下,即使在美国长大的孙辈们,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江苏如皋方言。
她被认为是中国“最牛”的母亲,52岁失去丈夫,却独立将13个儿女培养成博士生,堪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5-02 15:01:04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