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罗荣桓和陈光等人在给中央的一份干部配备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王宏鸣由于错误严重,拟撤销工作,调回政治部,在部队内开展深入的斗争。 1940年,罗荣桓和陈光联名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干部配备报告,直指王宏鸣犯下严重错误,建议撤销他的职务。这位曾参加长征、立下战功的红军战士,为何会被昔日战友如此批判?他从革命英雄堕落为汉奸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是信仰的动摇,还是私欲的膨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值得我们一探究竟,看看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 王宏鸣1913年出生于江苏赣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就得下地干活,苦日子磨出了他硬朗的性格。1932年,19岁的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成了队伍里的一员。那时候,他跟着部队爬山涉水,参加长征,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慢慢积累了战斗经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115师到了山东战场,1937年平型关大捷,他也冲在前头,跟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日军,立了功。因为这些表现,他被提拔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的政委,年纪轻轻就坐上了重要位置。 但权力这东西,有时候真会让人变味。王宏鸣当上政委后,慢慢不像以前那么朴实了。他仗着自己是老红军,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待下属开始指手画脚,态度傲慢,战友之间的感情也被他冷淡处理掉了。更严重的是,他的心思压根不在抗战上。1940年春夏,山东根据地形势紧张,他却忙着搞私利,挪用部队物资,生活作风也越来越烂,甚至还打击报复跟他意见不合的同志。最离谱的是,他把优秀干部梁兴初编了个罪名关起来,这事彻底惹了众怒。 1940年,罗荣桓和陈光看不下去了,直接向中央提交了那份干部配备报告,点名王宏鸣的问题太严重,建议把他撤下来,调回政治部,还要在部队里展开斗争。这份报告不是随便写的,背后是王宏鸣一系列的胡作非为。中央接到报告后,马上组织调查,确认他的罪行已经不是小问题,甚至触犯了法律,决定要判他的刑。罗荣桓知道后,也表态支持中央的处理。可王宏鸣呢?他没想着认错,反而开始盘算怎么跑路。 得知要被判刑,王宏鸣彻底慌了。他没胆子面对审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几个被他拉拢的手下,连夜跑去投靠了汪伪政权。从这时候起,他正式成了汉奸,改了名字,彻底跟革命划清界限。投敌后,他日子过得倒挺滋润,伪政权给了他房子、酒肉,还有人捧着伺候。他还恬不知耻地写信蛊惑老部下,吹嘘自己混得多好,想拉更多人下水。1942年8月,他带着伪军去“扫荡”上村等地,干尽了烧杀抢掠的勾当,百姓苦不堪言。 八路军忍不了他这副嘴脸,很快组织了海陵反蚕食战役。罗庄一战,伪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王宏鸣跑得比谁都快,躲进了海州城靠日本人撑腰。他的同伙罗保成被抓,在公审时被正法,可他运气好,暂时逃过一劫。抗战胜利后,他又投靠国民党,继续跟解放军作对。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他还是没能翻身,战场上被一颗子弹结果了性命,彻底结束了这一路的罪恶。 王宏鸣从英雄变成叛徒,根子在哪?首先是信仰没了。当初参加革命的初心,被权力和私欲一点点磨光了。他当上政委后,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抗战大事早抛到脑后。其次是私欲膨胀,贪图享受,挪用物资、搞腐化,这些都让他离革命队伍越来越远。还有就是他缺乏自我反省,犯了错不认,反而变本加厉,最后走上绝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信仰这东西不能丢,丢了就容易迷路。 王宏鸣的背叛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他跑去投敌后,带着伪军祸害根据地,害得老百姓流离失所,给抗战添了不少乱子。他还试图拉拢旧部下,虽然没多少人跟他走,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打击了部队的士气。更别提他之前关押梁兴初这种优秀干部,直接削弱了队伍的战斗力。他的堕落,真的是让革命事业吃了不少亏。 王宏鸣的事,搁到现在看也有警示意义。一个人不管起点多高,功劳多大,只要信念垮了、私心重了,就可能滑向深渊。革命年代是这样,今天也一样。咱们普通人也许不会面对那么大的考验,但保持本心、抵制诱惑,是每个人都得学的功课。他的下场也提醒我们,背叛集体、害人害己,最后不会有好结果。 王宏鸣从长征英雄到汉奸的转变,真是让人唏嘘。他的堕落,到底是个人问题,还是环境使然?信仰和忠诚在你眼里有多重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分享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或者说说怎么才能不走上这样的歪路。咱们一起聊聊,铭记过去,也看看现在该怎么做。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8评论】【9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