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总有人喜欢给女人贴标签:爱打扮的,嫌她浮躁;不打扮的,又说她邋遢; 喜欢社交的,说她事多;不扎堆的,就被说成“孤僻清高”。 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很多女人开始淡妆素裹,穿衣随意,不再追逐热闹圈子。 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每个人都活出了不同的样子。 不化妆、不打扮、不扎堆的女人,不是都一样,但大多数,真的慢慢活成了这三种模样。
01 第一种模样:被生活压垮,没力气取悦自己。 现实里,有些女人不是不想打扮,而是心力交瘁,根本顾不上自己。 早上睁眼就忙孩子、忙家务、忙生计,身边没有人能帮一把,自己又舍不得放弃。 我认识一个阿姨,年轻时穿衣打扮很讲究。 可后来老人生病、儿媳不好相处、孙子要接送,她彻底放弃了自己。 十年不买新衣服,连头发都是自己拿剪刀修一修。 她说:“不是不想收拾,是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 这种女人太多了,看起来是不修边幅,实际上是太累了,没得选。 不是不在乎,是没有资格精致。
02 第二种模样:内心通透,不靠外物取存在感。 但也有一些女人,是清醒地选择了不打扮、不扎堆,她们的“简”不是因为凑合,而是发自内心的坚定。 我有个朋友,退休后不再追逐时尚,穿衣宽松自然,皮肤不上妆,但天天晨练、看书、写字; 偶尔,她还会独自一人背起行囊,踏上前往小城市的旅行之路,去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好。 她说话慢条斯理,眼里有光。 她不热衷社交,不凑热闹,也不追求谁的点赞。但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的“素”,不是“衰”,而是“稳”。 她不是不活得漂亮,而是换了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是安静的,如同静谧的深夜,让人能够聆听内心的声音; 是克制的,摒弃了过多的欲望与浮华,坚守内心的本真; 是自持的,凭借着强大的内心力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着自我的独立与清醒。
03 第三种模样:性格封闭,慢慢脱离生活主场。 还有一种不化妆、不打扮、不扎堆的女人,看起来安静,其实是在一点点和生活“断联”。 她们习惯沉默、远离朋友圈,情绪日渐内敛,连邻居问候都懒得应付。 我楼上的邻居,原来也爱热闹。 后来家庭出了些事,她逐渐封闭自己。 再后来连亲戚都很少来往,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只剩下手机和窗外那棵树。 她说自己喜欢独处,可更多时候是怕打扰、怕被问起,不愿再敞开心扉。 她不是安静,而是孤立;不是洒脱,而是脱节。慢慢地,人也没了表情,心也变钝了。 这种状态,外人看不出大问题,可其实最危险。 因为一个人一旦不想表达、不想交流、不想打理自己,就意味着她正在退出生活的“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