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94年日本人腾弘原发明了二维码,但他认为这东西太简单懒得收取专利费,甚至他在20年后还认为二维码会在10年之内被淘汰,而这时二维码早已被中国人申请注册了,如果当时腾弘原放弃索取专利费,中国一年至少要给日本50亿元。 (信息来源:中国网2018.2.1你每天扫的二维码竟是日本人发明的!但赚大钱的却是中国人…) 这个黑白相间的小方块,如今已渗透至生活的各个角落。不论是支付、社交,还是医疗、出行,二维码默默连接着虚拟与现实世界。你或许每日都在使用,却未必知晓其来历。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如今如同现代生活基石一般的二维码,竟然是一位日本电气工程师在不经意间创造出来的,而且它的设计灵感,据说与日本古代的家族纹章有着微妙的关联。 故事开始于1994年,那时,腾弘原仅仅是日本电气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面临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为运往丰田工厂的零部件设计一套全新的标识系统。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验。 终于,在1993年底,一种划时代的编码方式——二维码诞生了,相比传统的条形码,二维码在信息存储方面实现了显著的提升,它不但能存储更多数据,像数字、字母乃至汉字皆可,还拥有强大纠错功能,即便部分受损,亦能被正确读取。 真是让人意想不到,二维码的发明者腾弘原竟然没有意识到这项技术的巨大价值,他甚至觉得二维码只是“火一阵就过”的技术,撑不了十年就会被淘汰,于是,他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没有去申请专利,而是选择公开这项技术,让大家都可以免费使用。 这个“无心之举”却意外地推动了二维码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之后,不少公司开始探索在不同行业使用二维码的可能性,涵盖了工业生产、物流运输,甚至金融服务和政府事务,不过,在最开始的几年里,二维码的应用并不广泛,就像一个“不为人知”的辅助工具。 二维码在日本最初并没有受到广泛关注,有点意外的是,它在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先火了起来,大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为手机上网越来越普遍,日本才慢慢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二维码。 二维码的真正流行,得益于中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移动支付也逐渐兴起,这让二维码在中国迅速走红,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被广泛使用,二维码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无论是排队买票还是扫码进站,无论是使用现金还是进行无接触交易,二维码都让一切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二维码现在真是无处不在,商业、社交、医疗、出行,哪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做生意的地方,它变成了主要的付款方式和电子名片,在社交圈子里,用它加好友、分享消息,方便得很,在医院里,它能查病史,还能追踪药品的来源,疫情期间,健康码靠它实现,成了我们安全出行的重要保证,看着二维码现在这么厉害,腾弘原忍不住说,当年我真是没看出二维码能有这么好的发展。 二维码的作用远不止方便支付,它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了传播文化的新工具,现在,很多博物馆的文物旁边都有二维码,游客只要扫一下,就能轻松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学习更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将来,二维码可能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让识别和互动更聪明,说不定,腾弘原设计二维码时,借鉴了日本传统家纹,这正好说明了文化和科技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腾弘原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思考,科技创新和时代大势之间,究竟是怎样互相影响的,一个起初并不被看好的小技术,怎么就能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二维码的成功“翻身”,预示着未来还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它又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日本人预测,未来35年将成为世界领先强国的5个国家,都有谁?再过35年,有哪些国
【6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