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称霸日本棋坛数十年的本因坊秀哉,竟被19岁中国少年吴清源杀得节节败退

蜀山史道道 2025-05-02 11:13:52

1933年,称霸日本棋坛数十年的本因坊秀哉,竟被19岁中国少年吴清源杀得节节败退,以至一场棋局竟用时三个月,并被数次叫停。

1933年,为了选拔优秀棋手,日本读卖新闻社举办选拔赛,当时有一名19岁的中国少年在棋局中大放异彩,打败了势力强劲的木谷实和桥本宇太郎,获得了挑战天下第一人秀哉的资格,他就是吴清源。

那次比赛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称霸日本棋坛的秀哉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一盘棋局竟然历时三个月之久,虽胜犹败?

吴清源下棋布局也很独特,他一开始就使用了“鬼门”的走法,要知道 “三三、星、天元”在那时候是禁忌,他竟然下得游刃有余,不得不轰动日本整个棋界。吴清源围棋实力雄厚,不容小觑,秀哉也不敢轻敌。

这个说法很快得到证实,因为和吴清源下了几子后,秀哉感觉非常吃力,稍不留神就会被他远远甩在身后,所以他绷紧了每一根神经进行应对,哪怕这样,还是一直处于下风。

因为那时候并没有规定围棋比赛的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秀哉只好喊停,利用时间去思考下一步策略。

其实秀哉这样做有失公允,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秀哉每次喊停后就会召集整个本因坊研究商讨对弈棋局。

但是吴清源就是一个人,他没有请求任何人的帮助。即便这样,秀哉还是举步维艰,只能多次喊停。直到本因坊的一个弟子前田陈尔想出的第160子,才让秀哉扭转棋局,以两目取胜。

这次比赛让吴清源三个字响彻日本棋坛,也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虽然他没有名人头衔,但是棋力却无人能及,成为最年轻的“昭和棋圣”。

当时中国的围棋技艺非常落后,几乎拿不出一个高手,更何况当时面临内忧外患,普通民众吃饱穿暖都成问题,怎么会培养围棋这种兴趣?

那么吴清源和围棋又有什么样的机缘呢?他又是怎么到的日本?

吴清源对围棋的钟爱完全是因为他父亲吴毅,吴毅曾留学日本,在那里喜欢上了围棋,一有时间就去围棋社博弈。

毕业后,为了把围棋发扬光大,其从日本带来了很多书籍,当然都和围棋有关。所以,吴清源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围棋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父亲会对他进行围棋培训,给其讲授围棋相关知识,他的棋艺飞速进步。

而且吴清源对围棋很有天赋,他把围棋和中国古棋结合起来,潜心研究,击败了林贻书老夫子,成为了十里八乡的“围棋神童”。

后来父亲去世,他就经常到棋社下棋,因为痴迷围棋,被引荐到段祺瑞府上做棋客,和段祺瑞交过手之后,他就被留了下来,并且每月被段府资助100大洋。这样既解决了他家里的困难,又让他维持了爱好,可谓两全其美。

在和棋客的对弈中,吴清源棋艺一日千里。因为每每获胜,所以在围棋界渐渐打出了一片名声。

后来在日本人开的俱乐部里下棋引起了山崎有民的注意,他把吴清源推荐给了在日本棋界相当有影响力的濑越宪作,并帮助其东渡日本进行围棋学习。

通过观察,濑越宪作觉得吴清源非常值得培养,便力排众议,将他收为学徒。之后,在老师的培训和自己的专心研习下,一个人打败棋院的众多高手,成为日本围棋界的新星。

他刚来日本时,被日本棋院组织的一个审查会评为三段,当时本因坊秀哉九段、濑越宪作七段。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在所有人的目光下在日本站稳了脚跟。

通过不断的对弈和成绩,吴清源在1930年被棋院认可,成为正式棋士,也是在这一年,他荣升为四段。

其实在1919年,秀哉就被段祺瑞邀请到中国,那时候段祺瑞也非常酷爱下围棋,所以门下招募了很多围棋高手。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本因坊秀哉的出现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专业,我们的高手在他面前就是业余的,在人家让子的情况下,还惨败。

他在中国逗留半年之久,并没有找到期盼的对手,最后失望而归。

直到吴清源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中国的围棋后继有人,他迫切希望能和这个少年一决高低,没想到这一战他耗尽毕生所学,也只是勉勉强强获胜。

而吴清源的一生也都致力于围棋发展,他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围棋人才,让我们中国的围棋在世界上都极具影响力。

0 阅读:62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