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毅从阿尔及尔回来,急匆匆地向周恩来总理办公室走去,一进去就看到周总理黑着脸,陈毅立马道歉,“我知道错了,总理,我知道自己做错了”。
周总理大声呵斥着“到底是谁给你的权利?你知道自己会给国家惹多少错吗?”
陈毅知道自己犯错了,只能羞着脸,低着头默默听着周总理骂。而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让周总理那么生气呢?这件事得从他在亚非会议上说起。
在10年后的亚非会议,由于国际形势严峻,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致觉得应该放弃这次的会谈。而早去一天的陈毅没能接到消息,就在会议上惹了一个大祸。
作为外交部长,陈毅先坐飞机去这次的主办方阿尔及尔。
原本,周总理也要去,只不过晚到一天。当陈毅进去的时候,整个会议一片乌烟瘴气,他了解到这些亚非小国家群龙无首,都希望有个国家来领导他们。
所以在陈毅来的时候,他们都虎视眈眈地望着陈毅。而现在阿尔及尔的情况很是动荡,谁都不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
陈毅没有考虑清楚这点,但是对于会议上记者刁钻的问题他还是很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次会议到底能不能召开没有人知道,只是在场的人都知道很难如期举行了。
这次会议很多国家都没有来,而来的国家也是零零散散的。在阿尔及那里也有战事不断,周边局势很是紧张。在陈毅想去休息的路上,想着要是周恩来总理在的话他会更有底气。
而此时有个小伙问陈毅,“这次会议还能办成吗?”他坚定地说“不仅能办,还一定能办好。”
可到了房里,陈毅就后悔了,现在都局势说这样的话终是考虑不得当,想着自己在记者面前小心翼翼的,可到了小伙这里咋就……
唉,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后来这件事被传开了。要知道当时的政局十分震荡,各个小国家都希望有一个大国来收拾烂摊子,而每个国家都不希望自己背这个黑锅,所以他们都希望那个背黑锅的是中国。
而陈毅这句话无疑是将自己的国家按在砧板上,任人宰割。这个局势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很多事情都要办好,而且要办得完美。
这样才能让更多国家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要知道我们国家是从战争中血奋而来的。
这个是千千万万个尸体搭建起来的,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血的教训,所以我们在任何事件上都不能出现差错。而陈毅这个错误可谓是致命的。
等到周总理来的时候,听说这件事时。便对着陈毅就是一顿痛批,“不听命令,没有纪律,这是谁给你的权利?”
周总理如此生气也不是没有理由,陈毅说的这句话让我们国家承担多大的责任啊。
完成就是我们的大国气概,完不成就是国家名誉扫地。而后来这件事的确给国家蒙了一层耻辱。
周总理在房间里等着陈毅,陈毅进来的时候看见了周总理低沉的脸色,心里更是悔不当初。周总理还是骂了一顿。
后来这件事被毛主席知道后,打电话了解这次会议情况,同时也批了几句陈毅。通过这次事件,陈毅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的外交他更加小心。
这次外交,陈毅也是了解到中国的不易,切身地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在之后的任何会议上,他都严格要求自己。
国家放在首位,每件事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清楚,不能让自己的国家因为自己蒙上任何一层不好的标签。
自己的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自己的言行就是国家的言行,这是陈毅此后外交的标签。
他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大国气度,也让更多人相信中国,更是让无数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无比真诚且热烈地爱着。
每个人都会犯错,就算是圣人,“孰能无惑”。所以在这次的失误中陈毅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说话的小心,更有自己的失误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局面。
在此后的外交中,陈毅更加小心,坚定自己国家的立场。
让中国的名声在国际上更加有力,更加动人。中国的外交正是有像陈毅的那样的人,才让更多国家听中国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