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吓人了!”4月26日,70岁老人坐席吃肉,结束后打包了一些剩菜带回家吃,结果

清风明月英雄 2025-05-02 09:52:31

“太吓人了!”4月26日,70岁老人坐席吃肉,结束后打包了一些剩菜带回家吃,结果到了第二天晚上,老人突然腹痛、高烧不止,还出现了休克的症状,被紧急送进ICU,而最后的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网友:“那预制菜更不能吃了!” 在老一辈人眼里,食物似乎只有“能吃”和“明天还能吃”两种状态。 在他们的冰箱里总是塞满了保鲜盒,不管是昨天的剩菜还是前天的剩饭,只要热一热都能吃。就算儿女告诉他们变味了不能吃了,他们却依然坚信“回锅就能杀菌”。 其实哪是舍不得那口饭,那只不过是饥荒年代留下的后遗症,毕竟当年他们真用野菜撑过饥荒,知道土里刨食的滋味。当年饿狠了的胃,至今还在珍惜每一粒粮食。 可这样的节约精神,却让郑州七十岁的王大妈把自己送进了ICU抢救。 “哎呀,剩这么多太浪费了。”4月26日,王大妈去参加了一次酒席。酒席临近尾声的时候,王大妈看见桌上还剩下不少菜,有些菜甚至都没怎么动过。 于是她便掏出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将剩下的菜都打包回家了。 “这些菜热一热还能再吃两顿呢。”王大妈一边装着菜,一边还在心中暗暗窃喜自己的“精打细算”。 打包完之后,王大妈又和席间的宾客多聊了几句。 虽然还没入夏,但近来的天气却一直很热。聊的正欢的王大妈没有注意到,手上提的那些剩菜,正在高温的作用下悄悄发生变化。 酒席结束,王大妈带着剩菜回了家。“妈,跟你说了好几次了,剩菜就别吃了。”女儿看见她将剩菜往冰箱里放,忍不住抱怨道。 “你懂什么,这叫会过日子。”王大妈完全不在意女儿的嘱咐。 第二天,王大妈准备午饭的时候,便将前一日的剩菜拿出来加热吃了。可没想到她吃完没多久,就感觉到了不适。 年纪大了身体有些毛病也正常,王大妈想着休息会儿就好了。 可即便卧床休息了一下午,王大妈的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还加重了。她腹痛不止,还发起了高烧,甚至出现了休克昏迷。 家人见状立马将她送到了医院。医生一看这情况,二话不说直接推进ICU抢救了。 经诊断,老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感染引发脓毒血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凝血功能和肝肾指标异常,超正常值3倍以上。 “她有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吗?”医生向王大妈的家人询问,而女儿这时立刻意识到罪魁祸首正是那些剩菜。 这些剩菜没有及时冷藏,在室温下存放超过两个小时,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并且产生耐高温的肠毒素,这种毒素即便加热至一百度也难以被杀死。 吃了这样的食物,毒素会迅速破坏胃肠道黏膜,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器官功能崩溃。 所幸王大妈经过抢救,已经脱离危险。 “这样的情况我见过不少,大多都是老年人。”医生的一句话暴露了老一辈传统节俭观念背后的隐患。 不少老人以为只要放冰箱里就没问题了,却不知冰箱仅仅只能减缓细菌的繁殖,并没有杀菌消毒的功能,而且还会因为熟食、生肉以及带有鸡屎的鸡蛋混放,导致其它干净的食物受到污染。 此外,还有一些人觉得,剩菜剩饭热透再吃不就行了吗?殊不知,这样做只能杀灭部分不耐高温的细菌,像亚硝酸盐之类的有毒物质,需要在100℃的温度下,加热4个小时左右才能有效分解。而长期过多的摄入亚硝酸盐,更大大增加患癌的风险。 事件发生后,部分网友惊呼:“那预制菜岂不是更危险!”而且里面的添加剂和防腐剂,也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 但医生表示,这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合规的预制菜明确要求不得添加防腐剂,而是通过冷冻、杀菌工艺替代防腐需求,细菌早被杀灭。 而剩菜最大的风险是“二次污染”,酒席上众人筷子翻搅,带入口水、细菌,回家再存放不当,简直是“细菌培养皿”。 但是要求老一辈立刻转变观念是很难的,所以剩菜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吃不完的菜,要赶紧装进带盖保鲜盒,室温存放不要超过两小时,而高温天气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 荤菜尽可能不要放超过三天,素菜、海鲜类的就最好别剩。 评论区有年轻人抱怨:“说了多少次别吃剩菜,老人就是不听!”但经历过饥荒的老一辈,对食物的珍惜刻在骨子里。 连钟南山院士都曾经数次呼吁过:“别因无效节约牺牲健康。”节俭是美德,但拿命换就太不值了。 信源:大参考

0 阅读:0
清风明月英雄

清风明月英雄

允许一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