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左右的下岗潮,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段岁月的艰难。 我父母都是厂矿职工正值壮年下岗了,买断工龄补偿了8万元,那时候能买一套房了。爸爸没有一技之长,只好去发传单、送货、送报纸、打各种短工糊口,妈妈给有钱人做保姆。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这样打零工每个月只能挣到微薄的一千元。然后父母拿出全部积蓄在汽车站旁边开了一个烟酒副食杂货店,这个店因为位置好,挣了第一桶金。因为在客运站旁边,看到客车生意很好,爸爸又去考驾校学会了开车。然后贷款买了客车跑客运线路营运,每天起早贪黑,有时候就睡在车里。 私家车普及之后客运生意下滑,爸爸又及时转型开旅游大巴,接团体生意。爸爸现在60岁了,每个月退休金有三千元,他还是坚持在一线带中老年团队出游。 相对而言,我父母算是能吃苦也有点头脑,当年很多人都去摆个小摊做小贩,被人撵着跑。听说有些长得好看的女性就去做特殊生意,而且是有家庭有孩子的情况下,一人付出养活全家。 那个时候的人是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现在一样有那些活,但人们不愿意干了,要么是嫌累,要么是嫌工资低。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出路,只有愿不愿意干。
太无语了,高铁奇葩让我遇到了!本人携带一名一岁多的小孩出门,购买的是一等座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