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陈行甲去找一个上级汇报工作,上级对他说:“你不过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十次约见见你一次就是给你面子。”转身之际,陈行甲直接将87位贪腐人员送进监狱。 2016年,陈行甲带着满腔热血去州委书记办公室汇报工作,却撞上一堵冷墙。上级甩出一句:“你不过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十次约见见你一次就是给你面子。”这话像刀子一样扎心,可陈行甲没低头,转身就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直接把87个贪腐分子送进牢房。 陈行甲,1971年出生,湖北兴山县人,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倔,对公平有股执念。1992年,他从湖北大学数学系毕业,没去大城市找舒服日子,而是回了老家,在兴山县燃化局干起基层活儿。后来又跑去清华大学读了个公共管理硕士,脑子活络了,手腕也硬了。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他见多了老百姓的苦,也练出了解决麻烦的本事。 2011年,他被调到湖北省巴东县当县委书记。这地方是国家级贫困县,山高路远,穷得叮当响,问题还一大堆。陈行甲上任后没摆架子,而是下乡跑遍了每个角落,摸清了谁家缺啥、啥地方最穷。他不是光听汇报的那种官,而是真干实事的人。修了五条跨县公路,把山里的货卖出去;搞旅游开发,让村民靠种茶养羊挣钱。这路子对了,巴东慢慢有了起色。 可干着干着,陈行甲发现不对劲。县里有些工程质量烂得离谱,比如花了四千多万建的防洪堤,洪水一来就塌了,账目还漏洞百出。他不是那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官,决定查到底。带着一摞材料,他跑去州里汇报,结果碰了个硬钉子。州委书记不光不听,还拿官威压人,甩出那句“十次见你一次是给你面子”。这态度让人寒心,可陈行甲咽不下这口气。他知道,光靠州里没戏,得自己动手。回到巴东,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三天三夜不睡觉,翻账本、查举报信,一条条理出证据。结果挖出个大窟窿:县里87个干部和商人勾结,贪得没边。 他没犹豫,直接把材料捅到省纪委。省里重视了,派调查组下来,一查全是真的。这87人,有拿工程回扣的,有挪公款的,一个个被揪出来,送进监狱。这一下,巴东县的腐败链算是断了。这场硬仗打完,巴东变了样。公路通了,游客多了,茶叶、腊肉卖出了名堂,六成贫困户摘了穷帽。陈行甲没邀功,但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是谁干的实事。他也因此得了“全国优秀”的称号。 可这光环背后,他没少挨整。有人打威胁电话,有人往他家门口泼红漆,甚至扫墓时都被人堵过。可他硬是没退半步,愣是把事儿扛下来了。2016年底,陈行甲卸了官职,离开体制,转头去做公益,开了个基金会,帮贫困地区的孩子。他走了,巴东却留下了他的印记。现在那儿旅游火了,农家乐赚得盆满钵满,游客听导游讲他的故事,都忍不住竖大拇指。 陈行甲这人,不光有胆子,还有心。他从基层干起,一步步走到县委书记,始终没忘老百姓。面对腐败,他不怕得罪人,不怕被报复,用铁腕清了障。他的故事告诉咱们,只要敢干真事,一个人的力量也能撬动大变化。不是所有官都能做到他这样,但他的路子,确实让人服气。 想当年,他被州委书记那样怼,谁能想到他转身就干出这么大事儿?87个贪腐分子被收拾,不是靠运气,是靠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这事儿接地气,也够硬核,放到哪儿都让人拍手叫好。
2016年,陈行甲去找一个上级汇报工作,上级对他说:“你不过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
只言片语里
2025-05-01 20:49:10
0
阅读: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