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恶果!美国经济萎缩

亚太日报 2025-05-01 19:43:27

亚太日报 彭子佳 2025 年 4 月 26 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季度经济报告引发市场震动:受政府支出收缩和企业预防性进口激增影响,第一季度实际 GDP 年化环比萎缩 0.3%,终结了自 2022 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持续增长趋势。这是继 2022 年疫情反弹期后首次出现季度性萎缩,也为特朗普政府激进的关税政策敲响风险预警。 报告显示,一季度进口额同比激增 43.7%,创 1985 年以来单季增幅纪录。家具、电子产品、玩具等消费品进口量暴涨 68%,直接反映企业对特朗普政府即将实施的 "解放日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 145% 关税)的恐慌性备货。例如,美泰玩具提前三个月囤积价值 12 亿美元的毛绒玩具,导致长滩港仓储费同比激增 300%。这种 "抢进口" 行为虽短期推高进口规模,但根据 GDP 核算规则,进口增加会直接拉低净出口贡献值,仅此一项就拖累 GDP 增速 2.1 个百分点。 联邦政府支出环比下降 5.6%,为 2013 年预算自动削减以来最大降幅。国防开支减少 180 亿美元,主要源于特朗普政府冻结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州和地方政府支出下降 3.2%,反映财产税收入减少导致的基建项目停摆。值得注意的是,医疗补助支出意外削减 12%,暴露公共卫生体系在关税冲击下的脆弱性,间接导致预防性医疗服务减少 400 万次。 作为经济支柱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 1.8%,但剔除通胀后的实际增速仅 0.5%,为 2021 年以来最低。核心 PCE 物价指数同比上涨 5.2%,其中汽车燃料价格飙升 45% 导致出行相关消费减少 12%,而电子产品价格上涨 22% 抑制耐用品需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商业投资逆势增长 4.7%,特斯拉、通用等车企为规避关税在美增设电池工厂,推动设备投资增长 19%,但这种 "关税驱动型投资" 的可持续性遭到质疑 —— 新工厂产能利用率已因供应链中断下降至 65%。 此次数据反映的是 3 月底前的经济活动,而特朗普政府 4 月 1 日实施的关税政策(覆盖 6000 亿美元进口商品)尚未完全显现威力。史丹利百得宣布电动工具涨价 22%,LVMH 集团将旗下品牌价格提高 15%,宜家部分产品涨幅达 30%。更严重的是,半导体设备进口受限导致台积电美国工厂投产推迟 6 个月,可能影响 2025 年 200 亿美元的产能释放,进而拖累科技制造业增长 3 个百分点。 关税导致的进口成本激增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苹果公司将 15% 的 iPhone 产能从中国转移至越南,但面临当地电池供应链缺失问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18%;通用汽车被迫重启俄亥俄州的内燃机工厂,放弃原计划的电动车产能扩张,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削减 40 亿美元。这种 "去全球化" 转向使美国制造业成本指数上升 18%,据波士顿咨询集团测算,关税每年将导致每个美国家庭平均多支出 1200 美元,低收入群体负担加重 35%。 政策不确定性引发资本市场恐慌,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幅度达 1.2 个百分点,为 2008 年以来最高;道琼斯工业指数在数据公布后盘中暴跌 800 点,最终收跌 1.7%。企业层面,Stellantis、梅赛德斯 - 奔驰等车企撤回季度业绩指引,小型零售商协会调查显示,63% 的会员企业因进口成本飙升计划裁员,22% 考虑申请破产,高收益债违约率攀升至 4.7%,超过 2020 年疫情水平。 特朗普在玫瑰园演讲中强行甩锅:"这是拜登政府留下的经济烂摊子,我们的关税正在重建美国制造业。" 但数据显示,2024 年 Q4GDP 增速为 2.4%,显示衰退始于特朗普任期内。民主党领袖舒默反击称:"总统的关税政策就像在经济发动机里撒沙子,导致企业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 这种政治极化导致市场对政策调整的预期混乱,美联储内部就是否提前降息出现分裂,点阵图显示 60% 的官员支持 Q3 降息。 欧盟启动 "防御性关税" 机制,对美国农产品加征 110% 报复性关税,导致中西部大豆库存积压 300 万吨,价格下跌 15%;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关税提高至 120%,本田宣布推迟俄亥俄州新工厂投产,预计减少当地 5000 个就业岗位。这种关税战使美国出口额下降 9.3%,是 1971 年尼克松冲击以来最大单季降幅,进一步加剧贸易逆差至 980 亿美元。 尽管 GDP 单季萎缩,核心经济指标出现背离:就业市场新增非农就业 25 万人,失业率维持 3.6% 的低位;工业产能利用率 81.2%,处于扩张区间。凯投宏观首席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思指出:"这是一次 ' 关税诱发的统计性衰退 ',进口激增扭曲了 GDP 核算,但消费者信心指数跌破 60,显示衰退风险正在真实化。" 富国银行则警告:"若 Q2GDP 继续萎缩,美国将正式进入技术性衰退。"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 "滞胀" 压力:通胀率 5.2% 远超美联储目标,GDP 增速转负,形成 1970 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政策困境。特朗普政府内部出现分裂,财政部长贝森特建议推迟部分关税实施,遭到贸易顾问纳瓦罗的强烈反对。历史经验显示,1930 年斯穆特 - 霍利关税导致 GDP 连续三年萎缩,当前政策制定者正面临类似的历史关口。 面对关税冲击,美国企业正采取三重策略:① 成本转嫁,如家乐氏将谷物价格提高 18%;② 供应链重组,3M 公司将 20% 的产能从中国转移至墨西哥;③ 政策游说,全国制造商协会发动 5000 家企业联署,要求建立关税豁免机制。这些策略的效果尚待观察,但已导致商业信心指数降至 2016 年以来最低。 美国经济的意外萎缩已引发国际市场动荡:新兴市场货币普遍贬值,印度卢比创历史新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铜价单日暴跌 8%,原油价格波动幅度达 15 美元 / 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下调全球增长预期 0.5 个百分点,警告 "关税主导的经济政策正在引发全球衰退螺旋"。 当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重新定义全球化规则时,美国经济正在为这种激进实验付出代价。正这场始于关税恐慌的经济萎缩,或许只是更大规模调整的序幕 —— 在民粹主义政策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对抗中,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危险的平衡术。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76
亚太日报

亚太日报

全球视野、传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