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7月,日军佐佐木二郎呲牙咧嘴地倒在血泊之中,血肉模糊的胸前放着一枚六角银质勋章,一把蓝穗战刀插在他的右手手掌心。六角银质勋章是佐佐木制造潘家峪惨案后获得的,而蓝穗战刀则是他屠杀村民的证据。 1942年7月18日傍晚,干河草战场上硝烟渐散。冀东军分区十二团的战士们正在打扫战场,检视战果。突然,二营侦察员陈志和从一片谷子地里发出惊呼:"佐佐木完蛋了!" 战士们闻声涌向谷子地,只见一个满脸络腮胡、呲着满口金牙的日军军官倒在血泊中。他胸前那枚六角银质勋章早已被鲜血浸透,像块诡异的尸牌悬挂着。一把蓝穗战刀插在他的右手掌心,仿佛是对这只沾满鲜血之手的无声控诉。 "终于找到你了,恶魔。"潘家峪复仇团的一名青年战士紧握拳头,声音颤抖。一年半以来的追寻,此刻画上句点。 这把战刀和六角勋章,正是佐佐木二郎屠杀潘家峪村民的罪证。回望1941年1月25日那个黎明,曾经美丽的潘家峪村遭遇了怎样的噩梦? 冀东丰润县北部的潘家峪村,本是群山环抱、风光秀丽之地。两百多户人家,一千七百多勤劳勇敢的村民在此生活。1938年冀东大暴动后,这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八路军十二团的休整据点。正因如此,潘家峪成为日军恨之入骨的目标。 1941年春节前夕,地主潘惠林从日军据点给胞弟送来一封信,称他已"送礼说情",日军承诺春节期间不"扫荡"潘家峪。村民们原本警惕,但见三天平安无事,陆续从山上搬回村里过年。谁知这正是日军精心设计的阴谋。 1月25日拂晓,三千多日军和一千多伪军将潘家峪团团包围。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随之展开。1230名村民惨遭杀害,全村一千多间房屋被付之一炬。指挥这场屠杀的,正是日军军官佐佐木二郎。事后,他胸前挂上了一枚六角银质勋章,成为他杀人功绩的"奖赏"。 团长曾克林回忆道:"潘家峪惨案后,我们十二团战士个个咬牙切齿。'活捉佐佐木,为潘家峪人民报仇'的誓言响彻了冀东大地。"1941年5月,十二团曾在郭官屯设伏,痛击佐佐木部队,可惜这个魔头负伤逃脱。 1942年7月,十二团收到情报:佐佐木出现在沙河驿据点。曾克林立即精心设计诱敌计划——先围住一个据点但不攻打,引佐佐木率兵增援。7月16日,先派来的伪军在干河草遭全歼。两天后,佐佐木率领180名日军和两个营伪军亲自前来,正好撞进十二团在干河草设下的口袋阵。 潘家峪惨案发生后,幸存的一百多名青年在烈士的坟前组成了复仇团,在亲人的墓前立下誓言:"血债要用血来偿!"十二团的战士们闻知噩耗,同样发出怒吼:"活捉佐佐木,为潘家峪人民报仇!"一场旷日持久的复仇之旅就此开始。 惨案发生仅仅五天后,十二团就获得情报:一股参与潘家峪大屠杀的日军正由丰润返回玉田。二营长姜士林带领五连战士连夜赶至菜园庄设伏。次日拂晓,满载日军的卡车驶入伏击圈。战士们用机枪、步枪向敌人喷射怒火,接着一排排手榴弹飞过去,将敌人炸得血肉横飞。战士们猛虎般攀上汽车,用刺刀将四十多个日军全部戳死在车厢里。 这只是复仇的开始。被激怒的冀东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与敌人殊死搏斗。冀东军分区十二团、十三团在刘家桥、太子沟、渠梁河等地连连出击,歼灭日军南木铁作大佐以下两千余名。八路军与潘家峪复仇团又在四十里铺、双城子等地发起攻击,成营成团地消灭伪军。 1941年5月1日,复仇战士们终于有了直接与佐佐木交手的机会。在郭官屯伏击战中,佐佐木率领一个小队日军由丰润县城向玉田增援,在半路上遭十二团二营伏击。除佐佐木负伤侥幸逃脱外,其余日军全部被歼灭。这次失败让佐佐木成了惊弓之鸟,出行更加谨慎,使复仇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直到1942年7月,复仇的机会终于再次降临。冀东八路军获悉佐佐木出现在沙河驿据点。团长曾克林设计了一个精妙计划:包围距离沙河驿三十多里地外的一个大据点,采取"围而不打"的方式,引诱佐佐木前去增援。 7月16日,日军先派伪军前往增援,结果在干河草遭到伏击,伪军全部被歼。佐佐木不得不亲自率领180名日军和两个营伪军前去支援。7月18日上午,当日军和伪军队伍经过干河草时,埋伏在高粱地里的十二团战士发起了猛烈攻击。 战场上,复仇团战士的表现尤为英勇。曾克林回忆中描述了一名沧州籍战士的战斗场景:他连挑七八个日军后,刺刀挑弯了,便抓起一把日本战刀继续战斗。看到一个小同志被日军逼得步步后退,他纵身一跃,一刀将一个日军斜劈成两半,吓得其他日军扭头就跑。他又使出"扫堂腿"绊倒一个日军,上前将其钉死在地。 从早晨十点一直打到傍晚,180名日军全部被消灭。在干河草战场上,潘家峪惨案的幸存者们终于亲手消灭了杀害他们家人的刽子手佐佐木。 干河草战斗的胜利震慑了整个冀东地区的日伪军。十二团乘胜追击,连克樊各庄、油炸、石梯子等13处据点,毙伤日军600余人,毙伤俘伪军1100余人。主力部队迅速发展到5000余人,地方武装达1900多人,开创了冀东抗战的新局面。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4评论】【9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