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幻想,准备战斗,这次关税贸易战,大概率短时间内不会结束,美国那边“反华”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了。 这几天刷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州长阿博特又搞了个大新闻——他签署行政令,要求州政府机构撤出所有与中国相关的投资。理由居然是"中国威胁得州电网安全"。 这让我想起上个月佛罗里达州刚通过的法案,连华人买块地都要被调查。现在全美41个州已经出台240多项针对中国的法案,从无人机到钥匙链,从芯片到T恤,连旅游纪念品都不放过。这哪是贸易战,分明是把中国商品从美国人生活里连根拔起。 十几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候中美关系热络得很,美国各州忙着和中国城市结姐妹关系,大学抢着办孔子学院,硅谷大佬三天两头往深圳跑。记得2013年我去旧金山玩,唐人街卖的纪念品清一色"中国制造",当地导游还开玩笑说:"没中国货,美国人连圣诞节都过不下去。"可现在呢?阿肯色州议员科顿提出的法案,连绿卡持有者的房产都要强制出售,理由是"国家安全"。这种赤裸裸的排华政策,让我想起1882年的《排华法案》,只不过这次包装成了"现代安全威胁"。 风向是从奥巴马时期悄悄变的。2012年他连任后,一边推动"亚太再平衡",一边对华搞技术封锁。那时候美国商务部就开始限制对华出口高端芯片,说是"防止技术扩散"。到了特朗普上台,直接把贸易战打成了"关税狂欢"。2025年他第二任期刚满三个月,就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连越南、柬埔寨的太阳能板都被征到3521%。这种疯狂的关税政策,让全球股市三天蒸发9.5万亿美元,连南极企鹅栖息地都被纳入征税范围。 最惨的是美国老百姓。旧金山日落区的电脑店老板表示,他从中国进货的摄像头成本涨了34%,只能跟着涨价。洛杉矶唐人街的T恤店老板娘更无奈:"以前卖10美元一件的文化衫,现在要卖15美元,客人都嫌贵。"圣克拉拉大学教授菲尔德算过一笔账:美国消费者承担了90%的关税成本,平均每个家庭每年多花1200美元。这还不算供应链断裂的影响——得州的电网设备有40%依赖中国零件,现在全换成美国货,维修成本暴涨3倍。 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4月10日,中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大豆、汽车、飞机全在清单上。美国农民急了,爱荷华州农场主在国会听证会上哭诉:"我们的大豆卖不出去,只能喂牛。"更狠的是科技反制,中国限制镓、锗出口,直接掐住了美国半导体的脖子。五角大楼承认,他们的F-35战斗机生产至少要延误18个月。 这场贸易战打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场荒诞的数字游戏。特朗普今天说加征245%关税,明天又宣布"大幅下调";中国这边刚反制,那边又豁免部分商品。最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制裁中国,一边偷偷从墨西哥转口中国商品。洛杉矶港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墨西哥对华出口激增300%,大部分是"贴牌"的中国货。 其实这场战争没有赢家。美国企业界急得跳脚,商会联名上书国会:"再这么下去,美国制造业要倒退20年。"中国企业也在寻找新出路,义乌的小商品出口商把生产线搬到东南亚,照样把货卖到美国。最惨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超市里的商品越来越贵,就业市场越来越不稳定。 但有一点很清楚:这场贸易战不会轻易结束。美国政客已经把"反华"当成了政治正确,谁不喊两句"中国威胁",就会被对手攻击"软弱"。而中国这边,经过几十年发展,早就不是任人欺负的对象。就像黄岩岛填海造陆一样,中国在贸易战中也在构建自己的"战略纵深"——从RCEP到"一带一路",从5G到新能源,每一步都在为未来布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世纪的《排华法案》没能阻止华人在美国扎根,今天的贸易战也挡不住中国发展的脚步。真正该担心的,是那些把政治操弄凌驾于民生之上的政客。毕竟,当普通美国人连一件便宜T恤都买不起时,所谓的"国家安全"不过是个笑话。
眼看我们寸步不让,特朗普非常的恼火!5月1日,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特朗普声称
【6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