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孩子不结婚,家长着急。 现在看着结婚率越来越低, 各地政府也都跟着操起了心,
这世道变得真快,从前是七大姑八大姨追着问"啥时候结婚",如今连政府红头文件都开始操心年轻人的婚恋。 民政局门口"今日吉日"的横幅越挂越长,可领证的新人却越来越少; 相亲角里父母的简历越写越厚,可愿意赴约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
房价成了最好的避孕药,996成了最狠的绝育术。 当彩礼变成一座山,当婚礼变成一场债,当婚姻变成两个家庭的资产重组——年轻人索性把红本本换成了房产证。 毕竟爱情会变质,但房子能保值; 伴侣可能会跑,但存款不会。
更讽刺的是,那些催婚催育的声音,往往来自婚姻不幸的长辈,来自离异率飙升的同龄人。
就像劝人吃糖的糖尿病患,像拉人抽烟的肺癌患者。 他们自己趟过浑水,却要后来者也必须湿鞋。
其实哪有什么"不愿结婚",不过是看透了婚姻背后的价码。 当结婚证不能保障爱情, 当生育津贴抵不过奶粉钱, 清醒的年轻人选择先对自己负责—— 毕竟,与其在围城里苟且, 不如在单身的自由里体面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