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陕南寒冬,三千红军被三万国军围困。徐海东将军中弹喉咙堵血,19岁护士周

牧童的娱论 2025-05-01 10:16:34

1934年陕南寒冬,三千红军被三万国军围困。徐海东将军中弹喉咙堵血,19岁护士周少兰嘴对嘴吸出血块。独臂政委吴焕先咬着手榴弹炸毁敌军大炮。血战九小时,红军用刺刀劈开活路,三个月后开辟鄂豫陕根据地。救人的女护士后来成了将军夫人,相伴三十六年。   1934年的陕南,山风如刀,寒意彻骨。   彼时红军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之一,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为掩护主力突围,红二十五军主动承担起牵制敌军的任务。   三千名红军战士深入敌后,在陕南大山之间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展开了殊死搏杀。   那一年的冬天尤其冷,冷得兵刃结冰、呼吸成霜。   可就是在这寒风凛冽、弹雨如织的山岭上,红军的意志却如火焰一般燃烧。   三千红军被三万国军围困在商洛以北的山地,退无可退,援军不至,弹药短缺,靠着冷水泡干粮和冻土里刨出的野菜强撑。   战斗打响的那个清晨,敌人炮火连绵不断,炮弹将山头炸得寸草不生。   战壕里的红军战士死死抱着枪,任凭飞石刮破脸颊也不躲避半分。   他们知道,只要后退一步,后方群众就会遭殃。   时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师长的徐海东将军,身先士卒,亲自指挥突围。   就在一次反冲锋中,他的喉咙被飞来的弹片击中,大口大口鲜血涌出,一时间无法呼吸。   卫生员急忙赶来,可伤口位置特殊,堵塞血块危及生命。   年仅十九岁的女护士周少兰此刻冲破火线,扑到将军身边。   见喉咙堵住,她顾不得任何医护程序,俯下身,嘴对嘴将血块一口一口吸出,鲜血顺着她的嘴角直流。   她没有停,只为让将军能喘上一口气,这一幕,被身边战士看得热泪盈眶,纷纷怒吼着冲上去,将敌人死死挡住。   另一边,政委吴焕先也在指挥反击,此时,敌军一门大炮已经对准红军阵地,炮口冒着寒气,随时可能将整个山头夷为平地。   吴焕先挥手让战士撤离,自己却独自摸向炮位。   他只有一只手臂,那是早年战斗中留下的残疾。   但他毫不犹豫,咬住手榴弹拉环,纵身扑向敌军炮口——随着一声巨响,敌炮毁、人亡。   血战整整持续了九个小时,从黎明打到日暮,山坡上堆满战友尸体,连刺刀都卷了刃。   可就是靠着一把把刺刀,红军硬是撕开敌军的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   这场战斗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凭借着血与火的坚持,在三个月后成功开辟出鄂豫陕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星火再燃提供了坚实后方。   而那些被鲜血染红的名字,也在岁月中慢慢显现出光辉。   徐海东将军在伤愈后继续指挥作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将领。   他一生历经百战,九死一生,而那个曾在最关键时刻救他一命的姑娘——周少兰,后来成了他的夫人。   战后,徐海东亲自去找她,两人虽无山盟海誓,却在生死边缘早已缔结了情义。   他说:“你救我的命,不只是因为职责,而是因为心中有信。”她点头一笑:“你为国捐躯,我怎能袖手旁观?”   从那以后,两人相依为命三十六年,走过战火、走过和平。   他们没有多少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把最真挚的爱情藏在风霜与牺牲中。   至于那个用生命炸毁敌炮的吴焕先,虽未能亲见胜利果实,却永远被写入红军英烈榜。   有人说:“他只剩一只手,但他给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回首那年陕南战事,不只是一次战术突围,更是一段血与火铸成的忠诚与信念的见证。   三千对三万,武器差距如此悬殊,可正是靠着这些普通战士、护士、将军,红军才能一次次在绝境中杀出活路,点燃信仰的火种。   而那个寒冬中喉中拔弹的吻,也许并不浪漫,却比世上千言万语更动人。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徐海东

0 阅读:0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