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宋美龄访美乞援,74年后的2022年,泽连斯基夫人访美,目的也是乞援。宋美龄没拿到,泽连斯基夫人当然也拿不到。
时过境迁,光阴荏苒,74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多少事物,虽说达不到沧海桑田的目的,但照样可以时过境迁。宋美龄和最近访美的泽连斯基夫人事件不同,但是目的却是相同的。
那就是得到美国的援助,获得美国支持。历史上,宋美龄曾两次访美,只不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境遇大不相同。
1942年至1943年间,宋美龄第一次访美,彼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侵华战争迈向后期,双方也随之进入了懈怠期。
国共两党第二次联手合作,打算将这倭寇之贼齐心协力赶出中国,可惜奈何兵力太过悬殊,情急之下,蒋介石想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或许,让美国来支援我们,共度此次的难关呢?
于是他赶紧召集部下,商讨如何才能完美地访美,最后苦思冥想,得出了一个万全之法。
那就是派出自己的夫人作为特使,悄悄地访问美国,给中国争取一个机会,利用女性天生就能打动人心的能力来引起美国民众的恻隐之情,由此进一步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与同情。
就这样,宋美龄怀揣着对祖国深沉的爱,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远在美国的华侨同胞,听说宋美龄即将访问美国,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更由于国家遭受的悲惨经历,美国人也是对这位第一夫人的到来,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毫无疑问,宋美龄的第一次访美是成功的,由于她从小接受的美国教育,精通英语,使她与当地人交流起来毫无压力,更是凭借着一场精彩的演讲声名大噪。
在这场演讲中,她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奋勇保国的事迹一一娓娓道来,声音不卑不亢,美国政府和人民听了大为触动。
于是,顺利达成了目的,我国在获得美国援助后,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为何说是短暂的和平呢?因为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后不久,国共两党之间就爆发了第二次内战。
由于外部影响我国和平发展的不利因素大大减少,之间残存下来的矛盾逐渐显现,而蒋介石由于有美国支持,更为得意与嚣张。
但他显然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中国人民对于战争的厌恶与恐惧,大家渴望和平,希望战争消失在这片狼藉不堪的土地上,更因为共产党的深得民心,所以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蒋介石统领的国民党节节败退,人心所迫大势所趋,国民党无力回天了!
可是蒋介石并不甘心放弃,他想起了几年前夫人的那次访美,他想要再效仿一次,为自己赢得生机。
于是就有了宋美龄的二次访美请求援助。
可惜啊,今非昔比,宋美龄的这次访美可谓是洋相百出,步步维艰。不像第一次来到美国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一样,这次可谓是吃透了闭门羹。
一开始宋美龄信心满满,认为这次依旧能够取得一个好结果。很快现实便打击地她抬不起头来。杜鲁门迟迟不肯面见,马歇尔也谎称身体抱恙,不宜见客。
连美国政府也看出来国民党只想依靠外援,实则自己就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罢了。所以即便是后来宋美龄终于可以见到马歇尔一面,也毫无任何意义。
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的会议,宋美龄慷慨激昂地表述着自己的观点,并信誓旦旦地表达了决心。
可惜马歇尔并未多说什么,也没有做出承诺。后来同年12月杜鲁门面对外界,声称不再面见蒋夫人。
这无疑是下达了驱逐令,宋美龄此时再待在美国,就显得尤为厚脸皮了。于是她只能离开美国,这次访美之旅就此便以失败告终。
纵观历史,朝堂之上暗潮涌动,各路人马纷纷现形厮杀,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民心。皇庭如此,现如今亦如此。
只有将民心牢牢地攥紧在手里,才有机会逆风翻盘,甚至走得更为长远。民以食为天,但国以民为本。
有了小家,才会有大家。保护好每一个小家,是大家之责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欣欣向荣。而不是像蒋介石的一念偏差,只追求结果不去注重过程,终究会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