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洞庭湖上土匪横行,他们把受害人洗劫一空以后,就用绳子捆起来,扔进湖里,还美其名曰“抛油篓”“肥芦根”。
这种恶劣的行径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
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被打的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其中大部分都被解放军给收编了,还有小部分则是溃逃到了全国各地。
而洞庭湖上水势复杂,就有不少国民党的残编在这里落草为寇,和当地的匪徒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极为庞大的黑恶势力。
这些国民党在溃逃的时候也带走了部分军火,在重武器的加持之下,这群匪徒经常在洞庭湖上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于是,在我国解放军解放岳阳的同时,也对洞庭湖上的这些土匪进行了围剿,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剿匪行动顺利完成。
故事回到1949年的7月份,彼时解放军刚刚解放岳阳地区,而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和保安团以及其他势力纠缠在一起,在洞庭湖上占湖为王,不断的抢劫过往的船只。
此外,这群匪帮还跑到周边地区去掠夺一些年轻的劳动力开扩充自己的兵力,打算以洞庭湖为据点再次进行反抗。
8月15日,解放军监沔军分区调遣了两个营的兵力来对这群猖獗的匪帮进行围剿。
在衡量了当地的地形、水势以及匪帮的实力之后,最终决定将两个营拆开,分别行动,其中一个营队从南县出发,从北景港正面进入洞庭湖,从正面吸引匪帮的火力。
剩下的一个营从侧面绕过明山头,从背后切断敌人的退路,到时候两头夹击,让这群匪帮退无可退。
为了防止匪帮再次溃逃,常德军分区加派了一个连的兵力进行支援,要求彻底将这群匪帮一网打尽。就这样,三支部队按照各自的部署展开各种行动。
第一营队从北景港正面进入洞庭湖后,就对杨林所附近的匪帮小部队开始进攻,匪帮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的有点措手不及,立马架船向后撤离。
与此同时,第二营队和水上连队从后面包抄过来,将匪帮夹击在一起,在激战半个小时之后,匪帮见大势已去,立马挂起来白旗表示投降,剿匪第一站大获全胜。
战后,营队开始清点战况,此次剿匪战役共击毙了敌人四十多人,活捉了匪帮五百余人,收获了重武器和轻机枪总共600余支。
而解放军的伤亡情况几乎为0,不过并不能因此而高兴得太早,这些匪帮只是国民党手下的保安团而已,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所以战斗力普遍不强,而且军心涣散,自然是毫无还击之力。
但是在洞庭湖的深处,存在着两三支有国民党残编部队组成的匪帮,这些匪帮的带头分子都是国民党军队中的骨干人物,实力不容小觑。
就比如国民党少将万寿鼎成立的反共自救军,部队人马总共两百余人,但战斗力十分强悍,而且还在不断地招兵买马,企图再一次夺取湘阴县城的政权,阻碍解放大业。
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解放军第一五九师四七五团二营从湘阴县城开始行军至茶壶潭,并以此为据点与江南地下军第四军十一师进行回合。
8月14日,部队会合完毕,开始对万寿鼎率领的反共自救军进行进攻,在激战四个小时之后,将反共自救军全部歼灭,俘虏敌军百余人,缴获军火若干。
在解决掉万寿鼎这个心腹大患之后,解放军不断深入洞庭湖,对盘踞在洞庭湖的各个大大小小的匪帮进行了围剿,经过一个月的清剿,大部分的匪帮已经处理完毕。
但仍有部分规模较小的土匪小队凭借着地形逃过一劫,并且昼伏夜出的对周边村民进行扰乱,当地军民也奋起反抗,剿匪行动陷入了拉锯战。
就这样,从1949年到1950年,岳阳地区的剿匪行动依旧在持续的进展当中,彼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仍有部分土匪在岳阳地区持续胡作非为。
1950年4月3日,“四三”惨案爆发,岳阳县十余名干部被惯匪胡绅杀害,随后逃之夭夭,岳阳县立马联合长沙军分区进行围剿,最终将胡绅等34名匪徒抓获。
之后的日子里,岳阳县多次联合军区和地方武装对匪帮进行围剿,均取得不错的战绩。
从1949年开始,经过接近两年的围剿行动,洞庭湖的匪帮已经几乎被消灭殆尽了。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的时间内,解放军以及政府地方武装共清剿了五千余名的匪徒,让洞庭湖再次回归祥和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