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8岁的张恨水在新婚之夜,满怀期待地掀开新娘子的头盖,结果吓得语无伦

蜀山史道道 2025-05-01 09:37:14

1913年,18岁的张恨水在新婚之夜,满怀期待地掀开新娘子的头盖,结果吓得语无伦次,他仓皇逃出洞房,气愤大叫:“娘,你为什么要骗我?这婚我不结了。”

那么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张恨水从满怀期待变成了满腔怒火呢?

在古代社会,不管是在农村家庭也好,还是在王公贵族之间,包办婚姻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而张恨水所处的年代刚还是旧社会和新社会的交替时代。纵使新时代的思想在不断冲击着旧社会的各种封建陋习,但包办婚姻依旧存在,出身普通家庭的张恨水也难逃这种封建陋习的压迫。

彼时的张恨水刚好满18岁,正处于一个应该谈婚论嫁的年龄,而张恨水的母亲戴氏也为了张恨水的婚姻大事操透了心。

戴氏前前后后给张恨水介绍了不下十来个年轻的女孩,但张恨水却没有一个看上眼的,并不是张恨水眼光高,而是张恨水十分厌恶这种包办婚姻的封建陋习。

作为一个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张恨水对包办婚姻是嗤之以鼻,但奈何母亲戴氏却早日想着他能够结婚生子,早日延续香火,于是,戴氏便找到了当地有名的媒婆。

随后,媒婆就按照戴氏的要求给她找了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女孩,名叫徐文淑,虽然徐家现在家道中落,但徐文淑贤良淑德,是一个好女孩。

就这样,媒婆来到张家,不断地给张恨水做思想工作,张恨水被烦的不行,就对媒婆说:“要介绍可以,但至少要先见上一面,如果聊的来再考虑,聊不来那就不用再操心了。”

张恨水的要求在现代人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了,但在当时可就不那么“正常”了。

要知道,包办婚姻可是一件十分有讲究的事情,从来就没有过结婚之前双方先见上一面的事情,但架不住张恨水强烈要求,媒婆也只能同意。

随后,在媒婆的引荐下,张恨水见到了这个贤良淑德的“徐文淑”,立马就被其深深地吸引住了,立马就同意了结婚。

对于儿子突然之间的转变,虽然戴氏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想到儿子终于是开窍了,也就没太在意立马就跟媒婆商量起了结婚大事,根据两个人的生辰八字挑了个好时间,准备择日举办婚礼。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来到了结婚的这一天,屋里张灯结彩,屋外鞭炮不断,好不热闹。

当天晚上,张恨水在送别完来贺喜的亲戚之后,就回到了屋内,准备享受自己的新婚之夜,而就在张恨水掀开新娘盖头的时候,张恨水愣住了。

下一秒钟,张恨水就冲出了房门,跑到母亲的房间愤怒的对母亲喊道:“娘,你骗我,这婚我不结了,谁爱结谁结去!”说罢,便摔门而去。戴氏被儿子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一愣一愣的,急忙跑到洞房里去查看情况。

这个时候,戴氏才发现眼前的新娘并不是那天张恨水看到的“徐文淑”,戴氏意识到自己和儿子都被媒婆给骗了。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媳妇都娶过门了,刚结婚的第一天就要退婚,不仅自己的脸面没地方放,而且徐文淑的清白也会被彻底的毁掉。

没办法,戴氏只能让人把张恨水给找回来,好说歹说的才消了张恨水的怒火。

戴氏跟张恨水说:“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就算你不喜欢也没有办法,实在不行你以后就再娶一个,但现在这个你必须好好担待着,名分不能少。”

自打张恨水回到家之后,张恨水就跟徐文淑提出了分房住,而书房就成为了张恨水睡觉的地方。

如果是换成别人,或许早就大发雷霆收拾东西回娘家了,但徐文淑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并没有因此大吵大闹,而是默默地做着分内的事情,见此情景,戴氏对徐文淑也是十分地心疼。

之后的日子里,张恨水完全就把徐文淑当作了一个透明人,最后在戴氏想抱孙子的强烈要求下,两人终于同房了,而徐文淑也为张家生了个女孩,但没过多久就夭折了。

孩子的夭折对于徐文淑这个年轻的母亲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打击,但是张恨水依旧是充耳不闻,直接跑到汉口上班去了。

直到1920年,在戴氏的再一次强烈要求下,两人再一次地同房了,一年之后,张恨水的儿子呱呱落地,给张家带来了些许欢声笑语。

然而好景依旧不长,两岁的儿子再次夭折了,而这也使得张恨水和徐文淑之间的关系再次变得冰冷起来,再次跑到外地,不再回家。

此后的日子里,张恨水在外面接连有了两个新欢,而徐文淑则是默默的在张家的空房之中独守了四十年,没有子女,没有爱人。

徐文淑去世的时候,张恨水不远万里的来到徐文淑的灵堂前做了最后的告别,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就此走向了结局。

0 阅读:97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