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湖自尽于北京西城太平湖,在投湖自尽前,他特别舍不得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在出大门前,他走到院子中间,把唯一的孙女小月叫出来,小月刚刚三岁,老舍郑重地向自己的孙女小月说和爷爷说再见,这是他在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跟一个孩子说的,和孙女说完,他就离开了。 (信息来源:凤凰文化2009.6.11老舍之死:1966年的太平湖之谜) 1966年的北京,局势动荡不安,一位身上流淌着满族血液的后代,一位在文学界享有盛名的作家,一位与周恩来总理关系密切的爱国人士,最终却在平静的太平湖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文化大革命的到来,知识分子们面临严峻考验,那个年代,批判和斗争随处可见,文化界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老舍,这位擅长用幽默笔调描写社会人生的作家,也难以幸免,他曾经用文字记录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也曾热情地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可是,时代的巨大变化却将他卷入了一场无法摆脱的困境。 红卫兵的批判像刀子一样,一下下割着老舍的心,那些不真实的指责,甚至朋友的恶意中伤,都让他非常痛苦,外面传的那些不好的男女关系的流言蜚语,更是让他雪上加霜,日子难过,更让他受不了的是,他看到身边一起写文章的朋友,不是被整得很惨,就是不写了,还有的甚至去世了,他心里觉得特别难过,这种感觉一天比一天强烈。 1966年8月24日,老舍只留下一句简短的“和爷爷说再见”,便选择在太平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句话既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牵挂,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环境的默默抗议,究竟是那个时代沉重的压力,还是某些人性的扭曲,最终酿成了这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呢? 周恩来和老舍的友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彼此欣赏,在那国家危难的时刻,一起为国家的未来四处奔走呼喊,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诚挚邀请老舍回国,并且赋予他重要的职责,周恩来非常关心老舍的健康,甚至还特别嘱咐他要戒酒,可谓关怀备至。 即使是地位显赫的周总理,在那个疯狂的时期,也难以完全守护自己重视的朋友们,得知老舍先生去世的消息,周恩来非常难过,甚至表达了强烈的愤怒,他严厉地说,老舍先生怎么会走到这一步,我该如何向社会交代,这些话虽然简短,却饱含着深深的自责和无力感。 周恩来总理对老舍先生的关心始终没变,即使在他自己身患重病的时候,心里还一直想着这位已经去世的老朋友,特地嘱咐秘书去祭拜他,后来,一九七八年,老舍先生的骨灰被移到八宝山安葬,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亲自去了现场,以此来表达周总理对老舍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要是周恩来还健在,他肯定会第一时间赶来,送别这位老朋友最后一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生离死别之际,怎能不见故人。 历史的车轮不停转动,老舍的冤屈最终得以洗清,然而,这桩悲剧引发的思考,却依然深刻,一个时代,究竟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个人的人生道路,又该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方向?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