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春的重庆街头,菜市场里人头攒动。一位挎着竹篮的大婶蹲在白菜摊前挑拣,

玉尘飞啊 2025-05-01 08:01:57

1950年初春的重庆街头,菜市场里人头攒动。一位挎着竹篮的大婶蹲在白菜摊前挑拣,忽然觉得卖菜汉子的河南口音耳熟。 这人身板结实得像门板,草帽压得低低的,可脖子后面那块铜钱大的胎记让她心头咯噔一下——这不就是当年渣滓洞那个活阎王徐贵林么? 时间倒回去年深秋,解放军先头部队的炮声震得嘉陵江水都在打颤。白公馆和渣滓洞里的特务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牢房里关着的那些硬骨头反倒唱起了《国际歌》。 徐贵林这阵子眼皮直跳,他清楚自己手上沾了多少血,光是去年11月那晚,他带着手下在电台岚垭乱枪扫射,三十多个志士倒在血泊里,里头就有大伙熟悉的江姐。 那天半夜里牢门咣当响,徐贵林拎着驳壳枪进来点名。被叫到的人都知道大限到了,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把破棉袄披在难友身上,说了句"替我多看看新中国的太阳"。 徐贵林听得火冒三丈,抬脚就把人踹倒在过道里。等把人赶到松林坡,机枪管子都烤红了,他倒背着手在旁边监刑,活脱脱庙里的黑无常。 解放军进城那天,徐贵林换了身伙夫衣裳,跟着溃兵往南逃。半道被收编进国民党残部,没打两仗就当了俘虏。 登记时他胡诌是抓壮丁来的伙头军,还真蒙混过关领了两块银元遣散费。这老狐狸知道重庆熟人多,却偏要往回钻——最危险的地方才最安全嘛。 他在远房表弟家的阁楼猫了三个月,白天帮人挑粪浇菜,夜里琢磨出路。 开春后听说政府要搞人口普查,赶紧把表弟家半亩地的白菜全砍了,弄辆板车当起菜贩子。 头半个月他专找城郊结合部摆摊,后来胆子肥了,敢在曾家岩码头叫卖。哪晓得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年在渣滓洞送过饭的叶大嫂,这天偏巧来买腌酸菜的粗盐。 叶大嫂当年隔着铁窗见过徐贵林打人,那凶神恶煞的模样化成灰都认得。她假装挑白菜凑近细看,正对上徐贵林躲闪的眼神。 这老娘们儿也是机灵,捂着肚子说白菜不新鲜,扭头就往派出所跑。公安干警来得比救火还快,把菜市场围得铁桶似的。 徐贵林掀翻菜筐想趁乱开溜,被个卖鸡蛋的老汉伸腿绊了个狗吃屎,五大三粗的汉子直接摔进白菜堆里。 公审大会那天,朝天门码头挤得插脚不下。苦主们举着亲人照片,哭喊声能把长江水掀起来。当审判长念出"死刑立即执行",整个山城爆发出炸雷般的叫好声。 据说枪响那刻,渣滓洞墙头的野花开得格外红艳,老百姓都说这是烈士们显灵了。 要说这徐贵林也是罪有应得,当年在牢里变着花样折磨人,竹签子、老虎凳、辣椒水这些损招没少用。有档案记载,他亲手杀害的革命者多达47人。 前些年重庆档案馆整理出当年审讯记录,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现在去歌乐山烈士陵园参观,讲解员讲到这段还要跺脚骂两句。 这些年总有人打听徐贵林家眷下落,其实他媳妇早带着孩子改嫁到湖北。去年有个自媒体博主在汉正街拍到他孙子开面馆,五十多岁的人说起爷爷直摇头:"造孽啊,祖上缺德祸害三代。"这话虽说难听,倒应了那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信息来源: 重庆市档案馆《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徐贵林案审理过程的批复》(1951年) 中国青年报《歌乐山下的红色记忆——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探访》(2019年4月5日) 新华社《重庆"11·27"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实录》(2009年11月27日) 湖北日报《汉正街老字号面馆经营者的家族往事》(2022年8月15日)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