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好朋友聚会可降低死亡风险,是真是假? 刚才看《今日头条》,一则多和好朋友聚会可降低死亡风险的消息引起了我的好奇?聚会,不就是打打牌,喝喝酒,或者唱歌跳舞吗?怎么会降低死亡风险呢?可白纸黑字说得振振有词,对此,我还进行了专门搜索,也觉得有些道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根据现有科学研究,与好朋友保持规律的社交聚会确实可能降低死亡风险,这一结论具有可信的实证支持。以下是关键证据和机制分析: 1. 研究证据支持 哈佛大学研究(2016):对30万名参与者的分析发现,社交关系紧密的人早逝风险降低50%,效果与戒烟相当,甚至比肥胖或缺乏运动的影响更大。 《PLOS Medicine》综述(2010):综合148项研究(超30万人)发现,强社交关系可提高生存率50%,独立于年龄、健康状况等其他因素。 杜克大学研究:长期追踪发现,缺乏社交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因心脏病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2. 作用机制 心理层面:社交缓解压力、减少孤独感,降低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从而减少慢性炎症和心血管负担。 行为层面:朋友间可能互相鼓励健康行为(如运动、定期体检、戒烟酒)。 生理层面:积极的社交互动关联到更强的免疫功能和更低的血压。 3. 注意事项 质量>数量:强迫性社交或无意义的聚会可能增加压力,关键在于关系的深度和愉悦度。 个体差异:内向者可能从少量深度社交中获益,无需强求高频聚会。 其他因素:社交不能完全替代健康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 真实,但需结合个人需求。定期与好友进行愉悦的聚会(如每月1-2次)可作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对老年人或孤独感较强的人群益处更明显。科学建议将社交视为“身心健康的基础需求”之一,类似均衡饮食和睡眠。
多和好朋友聚会可降低死亡风险,是真是假? 刚才看《今日头条》,一则多和好朋友聚会
真诚老玩好
2025-05-01 07:59: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