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朱安去世前,留下了一纸契约,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周海婴,房子、藏书、稿

小说红楼 2025-04-30 23:24:00
1947年,朱安去世前,留下了一纸契约,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周海婴,房子、藏书、稿件、版税。可换来一句“我们不熟”,一句话,冷得像刀子,让这个老女人的晚景显得更凉。   1901 年,鲁迅的母亲为他定下了与朱安的婚事。彼时,鲁迅正在追求新思想、新文化,而朱安,这位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传统女性,裹着小脚,目不识丁,与鲁迅所向往的自由、平等背道而驰。   然而,鲁迅是个孝子,即便满心不情愿,也还是在母亲的安排下,于 1906 年与朱安举行了婚礼。婚礼上,鲁迅如同木偶一般,完成了一系列仪式,新婚第二天,他便搬出新房,睡到了母亲的房中。此后,鲁迅与朱安有名无实的婚姻持续了长达 20 年之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朱安始终恪守着作为妻子的本分。她尽心尽力地侍奉婆婆,操持家务,一心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赢得鲁迅的心。   她曾对人说:“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   可她哪里知道,鲁迅对她的感情,仅仅是出于对母亲的孝道,他曾对好友许寿裳沉痛地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朱安就像一只孤独的蜗牛,在黑暗中默默爬行,期盼着光明,却始终未能如愿。朱安和鲁迅的文化差距太大了,大到两个人都没有办法一起交流,或许鲁迅一直都在刻意的回避她,朱安想要靠近他,仅仅只是给他洗洗衣服和做饭。   1927 年,命运的齿轮发生了转动。鲁迅在北京教书,他认识了一个女学生许广平,她也是一个逃婚的女孩子,他们两个人惺惺相惜,在北京无法相爱,他们两个人有了南下的约定。   在广州任教时,与自己的学生许广平相识相知,二人在日久天长中相互动情,并于 10 月份正式同居。一年多后,周海婴出生,他的到来,给鲁迅和许广平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喜悦。   而远在北京的朱安,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五味杂陈。但她毕竟是个善良单纯的女性,不久后,她便释然,对人说:“大先生的儿子也是我的儿子,等我百年后,我的儿子自然会给我斋水,不会让我做孤魂野鬼的。”   从那以后,朱安时常写信关心周海婴的状况,尽管她从未见过这个孩子,但在她心中,周海婴就是她与鲁迅之间仅存的一丝联系。可是周海婴从来都没有想过认朱安是和他有任何关系的人。   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病逝于上海,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朱安。她悲痛万分,将鲁迅的死当作 “心爱的丈夫” 的死,据说前来吊唁者都被她深切的悲伤所感动。   鲁迅的离世,不仅带走了朱安心中那一丝微弱的希望,也让她的生活陷入了绝境。因为鲁迅在上海的遗产都在许广平的手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朱安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为了生存,朱安曾想卖掉鲁迅的一部分书籍换钱。然而,许广平得知此事后,立刻跳了出来,派人去给朱安说不能卖鲁迅的书,那不是她的。   朱安满心委屈,声泪俱下地说:“你们要保护鲁迅的遗产,可我也是鲁迅的一部分啊!” 这句话,道尽了她一生的悲哀与无奈。她在鲁迅身边守了一辈子,到最后,却连处置一些书籍来维持生计的权利都没有。   朱安最终还是放弃了卖书的念头,她把所有的东西都留给了许广平的儿子周海婴。她想着,自己无儿无女,周海婴是鲁迅唯一的儿子,把遗产留给他,也算是对鲁迅的一种交代。   许广平得知后,让儿子接收了所有的东西,同时给朱安每个月几十块的生活费,但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 —— 不能让朱安来上海,也不能让她来见周海婴。   朱安虽然心中难过,但为了能有口饭吃,也只能默默接受。她在北平的那座老房子里,孤独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她时常会拿出周海婴的照片,端详许久,眼中满是慈爱与思念。   她曾在信中对许广平说:“我听说海婴有病,我很记挂他。” 她还询问周海婴是否有同母亲的相片,想让许广平寄来一张,“我是很想你们的”,字里行间,满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牵挂。   1947 年,朱安的身体每况愈下,生命已走到了尽头。临终前,她泪流满面,留下了一纸契约,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周海婴,包括房子、藏书、稿件、版税等。她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周海婴能够给她下葬,让她在死后不至于太过孤单。   然而,她的这个愿望最终也未能实现。周海婴连见她最后一面都没有,一直声称自己的母亲只有许广平一个人,他从来都不认朱安。但他却把朱安给他的东西全部都收下了,甚至连给朱安立一个墓碑都没有。   朱安就这样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 69 岁。她被葬在了婆婆鲁瑞的墓旁,坟上没有任何标记。她的一生,就像一场无声的悲剧,从结婚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她的不幸。   朱安想要死后和鲁迅合葬,可是许广平坚决不许,最后也没能成。   她爱了鲁迅一辈子,把鲁迅的儿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可换来的却是周海婴那一句冷冰冰的 “我们不熟”。   可周海婴从来没把她当亲人,在他写给自己母亲许广平的信里说得很直白:“朱安女士虽为父亲元配,但母亲只有您一人。”朱安,是“女士”,不是娘。   这句话,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刺痛了朱安的心,也让她的晚景显得愈发凄凉。      
0 阅读:20
小说红楼

小说红楼

喜欢红楼梦,愿意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