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协和“4+4”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为了上手术台,那这个模式有什么用? 这两天一直在关注董小姐的话题,看到很多人在议论协和的“4+4”模式,从基本面来说,他是为了让更多非医学专业的人才,有心想学医的提供一个入门门槛。 但深耕后又发现,这个“4+4”疑似普通人都进不去,因为他需要有三名推荐人,其中一人必须是报考学科领域的专家。 试问,能得到这些人的推荐,家庭背景应该不一般吧! 而且,这些非医学专业的高材生半路入门,仅用4年的时间,再加不到两年的规培,让他给病人动手术,真的可以吗? 毫无疑问,这个“4+4”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一般都不会一直在一线的,估计是挂个名吧!
协和医院的瓜一个比一个大!协和“4+4”招生再引争议,这次的主角是神经外科博士
【114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