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怀疑,印度这一次又赌美国赢了!印度打的如意算盘是准备接受中国被美国打压后,流向第三国的中小企业订单,从地缘政治上考虑,印度将挤占中国被打压后削弱的大国地位! 印度这次又押宝美国了。美国财长贝森特前脚刚说可能和印度签关税战后的首批贸易协定,莫迪政府后脚就开始琢磨怎么接中国被打压后流出来的订单。这算盘打得噼啪响,但现实可能比他们想得复杂。 先说美国这边。特朗普政府搞的关税战,名义上是要 “公平贸易”,实际上就是想把中国的供应链往外挤。 印度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觉得美国对华加税会让大量中小企业订单转移到第三国,自己正好能捡现成的。 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甚至公开说这是 “又一次机遇”,还搬出了 2018 年和 2020 年的旧账 —— 当时印度就想借着中美摩擦推动 “印度制造”,但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这次印度确实有点不一样。美国副总统万斯 4 月刚访印,双方就国防、能源、贸易和战略技术合作谈了个遍。 特别是贸易谈判,虽然具体条款还没公布,但印度很可能在农产品关税上让步,换美国的市场准入。 但这里有个大问题:印度农民对开放农产品市场反应激烈,莫迪政府之前想推动农业改革都被农民 “进军” 新德里给搅黄了。 这次要是真放开美国玉米、小麦进口,印度本土农业可能会被冲垮,这对靠农民选票的印人党来说是个大麻烦。 再说印度的制造业基础。表面上看,印度手机出口量增长挺快,2024 年出口 35.8 亿美元,但同期从中国进口电子元件超过 200 亿美元。说白了,印度就是个组装厂,核心零部件全靠进口。 比如苹果在印度的工厂,虽然产能规划挺吓人,理论上能年产 6600 万台 iPhone,但高端机型还得靠中国,Pro 系列在印度根本搞不定。 而且印度的基础设施烂得要命,电力供应不稳定,物流效率低,外企在印度建厂成本比中国高 30%。 更要命的是,印度政府擅长 “杀猪盘”,从沃达丰到小米,外资被坑的例子数不胜数,2023 年就有 1700 家外企撤离。 地缘政治方面,印度想借美国之力提升自己在印太地区的地位,甚至想取代中国。美国的印太战略也确实把印度当棋子,又是卖武器,又是搞供应链合作。 但印度心里清楚,美国的 “印太战略” 本质上是搞阵营对抗,自己要是太靠近美国,可能会被绑上战车。而且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也不能完全切断,毕竟俄罗斯是印度的主要武器来源。 所以莫迪政府在中美之间玩平衡,一边和美国谈贸易协定,一边还从俄罗斯买石油。 但印度的如意算盘可能打不响。首先,中国的供应链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替代的。亚洲供应链经过几十年磨合,中日韩是核心,越南、印度只是补充。 就算美国加税,大部分企业还是会选择在中国周边设厂,比如越南、墨西哥,而不是印度。 其次,印度自己的问题太多,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从 17% 跌到 14%,服务业占比超过 60%,经济结构畸形。最后,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反噬自身,苹果等企业转移产能到印度,结果发现成本更高,反而拖累美国消费者。 总的来说,印度想借美国打压中国的机会上位,短期内可能捞到点订单,但长期来看,基础设施差、政策不稳定、产业链不完整这些硬伤,会让印度很难真正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 而且美国也不是省油的灯,所谓的贸易协定说不定就是画个大饼,最后能不能兑现还两说。印度这次押宝,风险可比收益大得多。
就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因为断水领土问题又起争端之际,中国突然打出一记重拳,让印度猝不
【42评论】【1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