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靓丽业绩背后的三重忧虑

新浪财经 2025-04-30 13:47:57

4月28日,南京银行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回望过去一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南京银行的业绩表现堪称城商行界的“秀儿”,在营收、净利润呈现“正U型曲线”的同时,成本和不良率走出“倒U型曲线”,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努力凸显经营韧性的确定性。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南京银行资产规模超2.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5%;负债规模超2.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1%;营业收入达到502.73亿元,同比增长11.32%,增速领跑万亿规模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保持较高增幅。

得益于良好的业绩表现,2024年,南京银行全年股价累计上涨57.96%,位列A股上市银行中第5位,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83元和14.33元,均实现稳步上升。

但在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的背后,南京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资本消耗加速等暗流涌动,当拨备调节空间耗尽、资本红线逼近时,高增长曲线还能否延续?

01

债券牛市催生业绩增长

2024年南京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实现显著增长,全年达236.46亿元,同比增长19.98%,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升至47.04%。非息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力,尤其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爆发式增长。

2024年的债券牛市让南京银行这个“债券之王”有了大施拳脚的机会,全年柜台债交易量位列城商行第一,成南京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核心收益来源。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暴涨329.48%至73.77亿元,占非息收入的31.2%,对净利润贡献率达36.6%。

然而,进入2025年,由于债市回调,南京银行在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20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16亿元,对其非息收入形成负向拖累。

财报显示,2024年末,南京银行金融投资占总资产比例达41.7%,在已披露财报的29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三,同期排名第一的杭州银行为46%,第二的宁波银行为44%,但从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占比来看,南京银行要高出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不少,三家银行占比数据分别为18.21、11.43%和10%。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南京银行对债券收益的较高依赖也使得它必须承受市场波动带来的高风险。

大规模的债券交易亦考验着南京银行的管理能力.去年6月,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就因债券交易授权管理不到位、投资独立性不足被监管部门处以60万元罚款,暴露其内部管理存在缺漏。

02

拨贷比逼近监管红线

一直以来,南京银行资产质量都处于城商行第一梯队,不良贷款率连续15年始终保持在1%以下.2024年,南京银行不良率再度下降0.07个百分点至0.87%,彰显其资产质量的稳健。但这背后,是银行拨备的透支和核销的激增。

2024年,南京银行继续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来释放利润,但这一策略已逼近监管底线。

对比来看,近年来,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2-2024年,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97.20%、360.58%和335.27%,三年累计下降61.93个百分点;拨贷比则从2022年的3.6%速降至2024年的2.77%,2025年一季度末,南京银行的拨贷比进一步下滑至2.68%,日益迫近监管规定的拨贷比下限2.5%。

拨备覆盖率下降主要归因于核销与计提力度的提升。2024年,南京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全年共计核销不良贷款132.86亿元,同比激增69%,占净利润51.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计提则同比增长20%。2024年末,南京银行关注类贷款151.14亿元,较上年底增加近23亿元,关注类迁徙率45.21%,较上年底增加12.13个百分点,提示不良的潜在风险上升。

在拨备率持续下降、拨贷比日益迫近监管红线的情况下,南京银行“以拨备换利润”的策略恐难以为继,未来若不良生成率上升或贷款增速放缓,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可能进一步攀升,暴露真实不良压力,其风险抵补能力与盈利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利润增速或将腰斩。

03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新低

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已亮起红灯。

截至2024年末,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7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6%。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2%、10.52%及8.89%,分别下降0.7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和0.47个百分点。

南京银行8.89%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下历史新低,距离监管红线7.75%仅剩1.14个百分点,对其风险处置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南京银行近三年累计分红171亿元,其中,2024年度分红60.54亿元,占归属公司股东年度净利润的30%,南京银行兑现了让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回报承诺,但依赖可转债转股的资本补充方式也让其资本空间日益受到挤压,未来若南京银行维持当前扩张速度,2025年末可能触及警戒线,被迫启动再融资。

短期看,南京银行仍可凭借区域经济优势、股东增持信心维持增长惯性。但中长期而言,仍需平衡好规模与质量,从“冲规模”转向“优结构”,提升零售与中间业务占比,降低对公贷款依赖,提高资本补充可持续性。而这,并非一夕之功。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