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一代枭雄,成就了历史上最失败的托孤,他尸骨未寒,四个托孤大臣联手杀死了他的儿子刘义符,然后拥立更小的老三刘义隆为帝。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权力的游戏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暗藏的阴谋和人性的复杂,令人不禁感慨。 刘裕这人,出身低得不能再低,生在公元363年,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靠卖草鞋混日子。东晋末年天下乱套,他瞅准机会投了军,从北府兵一个小兵干起,一步步爬到高位。404年,他在京口扯旗造反,带着一帮兄弟把篡权的桓玄掀翻,救东晋于水火。后来他又带着部队北伐,打南燕,灭后秦,收复洛阳、长安,那战功真是响当当。420年,他干脆废了晋恭帝,自己坐上龙椅,建立了南朝宋,成了宋武帝。 这家伙靠的就是胆大、心狠、手硬。可惜晚年病得不行,知道自己快咽气了,就琢磨着给儿子铺路,结果却栽了个大跟头。 刘裕临死前,把四个心腹叫来: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这几个都是他一手提拔的,跟着他出生入死,他想着托付他们照顾太子刘义符,心里多少有点底。可他哪知道,这帮人表面点头,心里早打起了小算盘。 刘裕一死,这四位立马翻脸。刘义符才17岁,年轻不懂事,压根管不住这群老狐狸。没多久,他们合计着废了刘义符,找了个由头说他不适合当皇帝,直接动手把他弄死。接着,他们把刘裕的小儿子刘义隆推上位。这小子当时年纪更小,更好摆布。整个过程快得让人咋舌,刘裕坟头草还没长出来,儿子就被自己人搞没了。 这四个托孤大臣可不是啥好鸟。徐羡之、傅亮、谢晦仨文官,心眼多,擅长搞阴谋;檀道济是武将,带兵打仗有一套,但也跟着掺和进来。他们杀刘义符、立刘义隆,为的就是把权力攥自己手里。新皇帝小,朝政自然归他们说了算。 可刘义隆不是傻子,长大后开始反击。426年,他下狠手,把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个抓起来砍了脑袋。檀道济因为战功大,暂时躲过一劫,但到了436年,也被刘义隆找了个理由干掉。这四位当初联手搞乱朝局,最后自己也没落着好,死的死,亡的亡,算是报应不爽。 刘义隆当上皇帝后,史称宋文帝。早年他被几个大臣架空,啥也干不了,后来收拾了那帮家伙,总算喘口气。他在位时,南朝宋有过一段好日子,史书上叫“元嘉之治”,经济、军事都搞得不错。可惜好景不长,他晚年昏招频出,北伐魏国没打赢,反而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更惨的是,453年,他的大儿子刘劭造反,直接带兵把他杀了。刘义隆一死,南朝宋内乱不断,后来被齐朝灭了。刘裕打下的江山,就这么在儿子辈手里败得稀烂。 刘裕托孤为啥砸得这么惨?先看看他挑的人。徐羡之这帮家伙虽然能力不差,但忠心压根靠不住。刘裕活着时,他们不敢乱来,可他一走,野心就全冒出来了。再说刘义符,这小子年纪轻,没经验,压不住场子,等于给了那四位可乘之机。 还有,刘裕自己也有问题。他打天下靠的是铁腕,可没教儿子怎么守天下。托孤这事,光指望人品不行,得有硬手段约束,可他啥也没留下来。结果权力这玩意儿,就像脱手的刀,谁逮着都想捅别人一刀。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寿命远长于后面的大一统王朝?
【18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