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杨宇霆怒气冲冲的朝张学良拍着桌子,质问他还想不想当这个少帅了?张学良见状亦非常生气:“我不当,你来当?”
杨宇霆本是张学良父亲张作霖的亲信,是帮助张作霖建立奉系军的大臣,和张学良私交关系深厚,若是把张学良比作刘邦,那杨宇霆便是樊哙,还应是张学良的谋臣宰相。若是有他的辅佐,张学良必定能干一番更大的事业。
在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在火车上被日本人炸死,由张学良接管东北军。但他当时只是一个27岁的毛头小子,在军中威信不高,大家都不服他,再加上日本人的挑拨离间,大家都觉得他就是一个毫无本领靠父亲而成为少帅的花花公子。
除杨宇霆之外,常荫槐也是他父亲当年的大臣,他是杨宇霆手下的得力干将,和杨宇霆沆瀣一气,都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他甚至曾公然告诉大家,东北的事情不必找张学良,他就是个只知道打毒针跳舞的小孩子,找他常荫槐和杨宇霆即可,他俩做得了主。
有时候张学良召开军官会议,张学良到场之时仅有几位军官向他行礼,而杨宇霆到场之时,全体军官都会起身向他致意。
同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会议上,还发生在杨宇霆父亲的寿宴上。张学良受到邀请,本想借此机会缓和与杨宇霆的关系,便带了30根金条,2万大洋来做寿礼。不料他到来之时,明明他的副官明明已经大喊了一声“张少帅到”,全场却仅有几位官员起身迎接他,剩下的仅坐在位置上微微颔首或者直接不理,各干各的仿佛没听到没看到一般。
到了杨宇霆带着父亲出场致辞之时,全体官员竟都站了起来,向杨宇霆行礼,等待他发话。张学良见到自己作为少帅却无人尊敬名存实亡,自己的下级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不免有些危机感。
但他却又无可奈何,杨宇霆是父亲的心腹,是重臣,当下和他闹翻对自己没有好处。而杨宇霆本人对待东北王的继承人张学良少帅,也跟普通宾客一样,既没有给他安排上座,也没有过来陪他,只是简单的跟他说叫他自己找地方坐,吃了饭再走。
此时张学良再也咽不下这口气了,他只坐了不到一刻钟就带人走了,一进家门便将家中茶碗摔了个粉碎,杀死杨宇霆的种子此时已悄悄在他心底埋下。
后来一件事的发生,叫他下定了决心要除掉杨宇霆和常荫槐。也让从不迷信的张学良信了命。
当时常荫槐准备建立一支山林警备队,这本是军中大事,可全程张学良都不知道。常荫槐作为杨宇霆的亲信,一切都在杨宇霆的指导下进行,杨宇霆亲自从自己手下的兵工厂里给他运输军火武器,还从国外订了两万多支枪来给他,一切都准备完毕后,二人才拟了一份文件,叫张学良来签字。
张学良见了大吃一惊,现在二人越权怎么都越到了这种地步,完全当张学良不存在,这么大的事情他竟然全程什么都不知道,自己就跟一个傀儡皇帝一样,下面人什么都安排好了,再逼他签个字。 杨宇霆见他一脸不情愿,便催促道:“我们要干什么不用你管,你只管签字就行!”
张学良闻言,心底的气愤再也压抑不住了,便一下子爆发出来。可谁知杨宇霆把手往桌子上一拍,问张学良:“你还想不想当这个少帅了?”张学良瞪圆了眼道:“我不当,你想当是吧?”
经此一事后,张学良彻底对杨宇霆和常荫槐动了杀心。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于凤至,于凤至劝他不要冲动要三思。张学良想了想,拿出来一枚银元说道,他扔三次,若三次袁大头都朝上,杨宇霆等人必死。话音一落,他朝空中连扔三次,全部都是袁大头朝上。
于凤至说或许银元上下两面重量不同。于是他又告诉她,再扔三次,若三次都是袁大头朝下,那杨宇霆等人必死。于是三次之后,果然全都是袁大头朝下。张学良见状对天长呼一口气道:“看来是天要灭此二人。”
几天后,张学良将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叫到老虎厅说有要事相商,二人觉得张学良无论如何也不敢做什么对他们二人不利的事,便毫无戒备的赴了约。
张学良以上楼取东西为由,令二人先在厅中等待。不料他前脚刚离开,早已在此埋伏多时的长潭海等人便冲了出来将杨宇霆和常荫槐制服,告诉他们犯了破坏国家统一罪,要立马枪决。
容不得二人反应,长潭海话音一落便立刻连开几枪要了他们的命。事后张学良给二人的家属送了一些抚恤金,自此之后便再也没有人忤逆张学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