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新四军司令陈世俊去买香烟,结账时却无意看见了店老板的手腕。愣了一下之后,就与老板攀谈了几句,没想到随后竟然掏出手枪将其击毙。正当众人大惊失色之时,陈世俊却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老板的裤子和鞋,随后大家才恍然大悟!
那时正值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国共两党间虽还有着暗里争斗,但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面前,爱国之士们还是团结起来,集中力量共同保家卫国。
1937年,国民革命军改编为新四军八路军开赴抗日战场,陈世俊作为第一支队的司令员在1938年来到南陵地区。他已与日本鬼子展开了无数场生死战斗,现在准备在南陵建立抗日根据地,更进一步的阻击敌人入侵,保卫国家山河。
巧的是,当时国民党川军第50师也驻扎在这里,他们的军长郭勋奇和陈世俊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二人感情深厚,即使是在国共尚未达成合作,国民党大肆残害红军的时候,郭勋奇和陈世俊以及其手下的战士们也没有过大的冲突,在时代大漩涡底下相安无事的和平相处着。
陈世俊一来到这里,就受到郭勋奇的热烈邀请,在这个战乱的年代里,尤其对这些整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士们来说,大家能够活下去已是极大的幸运,有时候的匆匆一面,有可能便是今生的最后一面。
郭勋奇好久没有见到陈世俊了,他一收到新四军来到这里的消息,便迫不及待的要和老友见面吃饭叙旧,顺便谈谈国家形势,一起商量商量打日本鬼子的对策。
陈世俊更是十分开心,连忙赶去赴约了。不过他们知道,他们身边除了自己人之外,还潜伏着许多日本人,为了以防万一,防止因为身份暴露而遭到偷袭,他们打扮成了普通市民的样貌,还随身携带了两个警务员。
吃完饭后,郭勋奇带着陈世俊到街上溜达,因为郭勋奇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一段时间了,对当地比较熟悉,便带着陈世俊向他介绍起来。
这天正好是城中赶大集的日子,很多商贩来到街头叫卖,场景十分热闹。
二人正交谈着,突然有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向陈世俊走来,他浑身穿的破破烂烂,头发和胡子都杂乱花白,背上挑着一个扁担,扁担里放着许多香烟和杂货。
老人央求陈世俊买盒香烟抽,陈世俊摸了摸裤兜发现自己的烟果然没了,见老人可怜,便走近老人准备买一盒“大前门”。
老人一边满口的感谢,一边说着自己身世凄惨,子女都在战争里丧生,只剩他自己一个人孤苦无依飘零四方靠卖点香烟杂货为生。
陈世俊盯着老人的脸,又端详着他手里的动作,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便继续和老人攀谈道:“老人家啊,您是从哪来的?”
老人咳了两声答道:“我是从河南逃难来的。”
“河南我去过,有条大铁路是吧?”
老人仍不变声色像背诵课文一般流利的答道:“对对对,是京汉铁路。”
“您在外面流亡多少年了啊?”
“得有些年头了,五六年了吧!”
“听您说话,是一点河南口音没有了。”
老人听出话里有些不对劲,一边把手别到身后,一边笑容满面的答道:“在外面日子长了,忘了家乡话怎么说了。”
话音还未落,陈世俊眼疾手快掏出枪来,一发子弹正中老人眉心,瞬间扁担落地,老人倒在血泊里。
周围的人见状都吓得四散逃离,郭勋奇也觉得纳闷的很,这平日里一向以正直著称的陈世俊,如今怎么对一个老人痛下杀手?
陈世俊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他俯下身去轻轻一扯,便把老人的胡子扯了下来,这哪里是个老人,分明是一个红光满面的壮年人!
接着,陈世俊抬起那人的手给大家展示,还脱了他的鞋,并在他的后腰带上找到了一把手枪。这下大家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老人正是一个日本特务,日本人因为常年穿木屐,大拇指会有变形,很容易辨认出来。
而刚才这人给陈世俊拿香烟时,陈世俊见他虽胡子拉碴脸上带灰,却盖不住他红光满面的样子。完全不像是一个逃难的老人。而且他的手腕上有常年带手表导致的表痕,手掌虎口的地方和手指上,还有因为多年握枪产生的茧子,别人看不出来,这久经沙场的陈世俊可一眼就能认出来。
况且他刚才的话也是漏洞百出,一个说了一辈子家乡话的老人,怎么能四五年就把家乡话给忘记了,而且迅速学了一口标准普通话呢。
后来经过调查,事实和陈世俊的猜想完全一样,幸好他机智灵敏,令自己和老友躲过了一场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