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续妻林洙,曾在采访中说:“梁思成亲口告诉我,林徽因去世,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林徽因是很特别的人,她才华过人,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但林洙的话,很快就被林徽因的女儿打脸辟谣。
林徽因与林洙的人生,原本没有太多交集。却因为都嫁给了梁思成,而不可避免要被拿来比较。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主持人就让林洙比较一下自己与林徽因。
没想到林洙瞬间变了脸色,不屑地说:“跟死 人吃什么醋,够不着她!”
如此称呼一位逝者,是很不礼貌的,林洙却能脱口而出,可见她对林徽因的敌意有多深。
梁思成去世后,林洙常出现在大众视野,还说了很多林徽因的“坏话”。
她曾在采访中说:“她(林徽因)要请护士来照顾,家里面有若干保姆做家务事,然后做饭什么的这些都由保姆来,她基本上不会做饭。”
她还在节目中自己做了总结:林徽因不是一个好太太。
这样的总结,未免过于片面了。
林徽因也许真的不擅长做家务,那是因为对她而言,家庭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还有很多重要事情要做。
当时,西方羞辱中国“没有建筑史”,林徽因不服,与梁思成一起跑遍中国,去发掘和保护古建筑。
那个年代交通落后,许多有考察价值的古建筑,都零散分布在荒野古道中。
但他们不辞辛劳,徒步、骑骡子,辗转15个省200余个县,实地考察测绘了2700多处古建筑。
梁再冰回忆说:“父母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们这个家,只是他们那个很大的世界的一个角落。”
可见,林徽因少做家务,并不是为了享乐,而是腾出时间投身我国的建筑事业。
更何况,在没有条件的时候,林徽因还是会努力做好家务的。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林徽因不愿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离开国家,于是拒绝外国友人的帮助,和家人过上流亡生活。
没有了厨师保姆,林徽因和梁思成必须自己做家务事,照顾孩子。
梁再冰说:“爹爹和妈妈立即开始学习做家务,还常常互相调侃,生活骤然变苦,家里却依然有趣有乐。”
可见,在必要的时候,林徽因并不会推脱做家务,还能自得其乐,并不是林洙口中“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太太。
到了后来,林洙又宣称梁思成并没有那么喜欢林徽因。
她在节目上说:“林徽因死了,对梁思成来说,是一种解脱。这是梁思成亲口告诉我的。”
梁再冰听到这话气得不行,在她记忆中,父母一直都恩爱有加。
当年逃亡到李庄,日子艰难到几近绝望时,林徽因一遍又一遍地鼓励梁思成:“学社一定要坚持下去!”
而为了照顾重病的林徽因,梁思成学会了静脉注射。
在生活细节上,梁再冰也常常能感受到父母的密不可分:
“爹爹和妈妈总是一体的……譬如打包行李时,他们两人合作,很快地就能把一大包被褥枕头打成一个结实的铺盖卷儿。”
甚至有时候梁再冰都会“吃醋”:“爹爹和妈妈在一起总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常常兴趣大到将我们小孩子‘晾在一边’。”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时,梁再冰目睹了父母的诀别:
“护士把爹爹搀过来时,他坐在妈妈床前,拉着妈妈的手放声痛哭,我一生从没见过爹爹如此流泪。
那一刻我觉得,他们的关系是如此紧密,在他们生离死别的这一刻,任何‘外人’,哪怕是我,也不能打扰他们……”
在梁再冰的描述中,这对伉俪情深,实在令人感动。
然而,老话说“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事实确实如此。
不管梁再冰怎么努力,仍然没能止住谣言。
的一个举动,更是将林徽因推上“绿茶鼻祖”的位置。 2011年,林洙甚至出版了《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把林徽因描述成一个“绿茶”。
她在书中写,林徽因收藏了徐志摩遇难时的飞机残片,对他旧情不忘。
她还写,林徽因在嫁给梁思成之后,移情别恋金岳霖…… 尽管林洙一再强调,这些都是梁思成亲口告诉她的,但终究是没有证据。
可总有人爱听八卦,也总有人偏听偏信。
今天人们对林徽因的人格产生怀疑,觉得她私生活混乱,林洙实在“功不可没”。
其实,关于林徽因的非议,早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就有了。
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影射林徽因是“受男人环绕、爱出风头、工于心计的女人”;
钱钟书的短篇《猫》,暗讽林徽因“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丈夫一人侍候她还嫌不够”。
但是,这些充其量不过是文人相轻罢了。
而林洙对林徽因的抹黑,却明显带着恶意,对逝者极其不尊重。
其实,那些八卦轶事的真假并不重要。
一个历史人物,真正值得我们去铭记和学习的,是其身上的闪光点。
林徽因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劳苦功高。
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宝山公墓……这些伟大设计,都出自林徽因之手。
很多古建筑的留存,也多亏了她和梁思成的付出: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五台山佛光寺等等。
这些才真正值得我们去记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