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7岁的张幼仪,对生了4个孩子的儿媳说:“留下孩子,去美国”,儿媳眼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29 10:07:21

1947年,47岁的张幼仪,对生了4个孩子的儿媳说:“留下孩子,去美国”,儿媳眼泪夺眶而出。多年后,她说:“婆婆是我一生的贵人。”   张幼仪的儿媳张粹文,听到要出国的消息时,内心惶恐无助。她已经生了4个孩子,在家相夫教子慢慢终老不是很好吗,为何还要出国?   见儿媳不愿意,张幼仪耐心劝诫她,出国是要去学习进修,让自己变得优秀。为了让儿媳下定决心,张幼仪还将自己的往事说给她听。   当初,张幼仪为儿子阿欢挑选媳妇,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那时早已不是包办婚姻的年代,张幼仪主动询问儿子:喜欢什么样的女子?   阿欢脱口而出道:要漂亮的!   张幼仪听完,内心涌起无限悲凉:果然是徐志摩的儿子,都是喜欢漂亮的女子。   无论是徐志摩求而不得的林徽因,还是后来的妻子陆小曼,都是数一数二的大美女。而张幼仪因为长得不够惊艳,从嫁给徐志摩的第一天起,就不入他的眼。   徐志摩简直把她当成空气,就连和她同房,都只是为了传宗接代给徐家一个交代。长子阿欢刚出生,徐志摩便抛下她们母子出国去了。   想到这里,张幼仪叹了口气,但也能理解儿子,毕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于是,张幼仪开始着手物色媳妇,既要找一个漂亮的,又得人品好,性格佳。   就这样,长相秀气、端庄大方的张翠文进入张幼仪视线。   阿欢见到张翠文时,也是一见钟情,两个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在张幼仪的安排下结了婚。   张幼仪很欣慰,儿子娶了个自己满意的媳妇,婚后必定会很幸福。不像他父亲,娶她的时候不情不愿,婚后让她吃尽苦头。   婚后,张翠文不负所望,先后生下4个孩子,平时贤惠持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的性格好,和张幼仪相处得很融洽。   张翠文以为,自己的生命也就如此了吧。不会再有多大的起伏变化,但是这样安稳的幸福也挺好。   可张幼仪却从生活的细节中看出了隐患。   有一天,阿欢在餐桌上说起学校发生的事情,说得兴致勃勃,只有高中学历的张翠文却听不大懂,更别提接上话了。阿欢只是笑笑,没了兴致不再往下说。   张幼仪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当年她还在读女中,就被迫中断学业嫁给徐志摩,以至于婚后徐志摩连话都不愿意跟她说,每次都会不耐烦地甩出一句:你懂什么?   她不愿意儿媳跟她一样,不然有一天阿欢也会不耐烦,那他们的婚姻就岌岌可危了。   为此,张幼仪请来家庭教师,教授张翠文英文、法文和德文,以及一些文学知识。她还花重金请来书画大师陈从周,也为儿媳日后的设计事业奠定基础。   张翠文很用功读书。她并不能完全理解婆婆的苦心,只知道这是婆婆要她做的,她尽力做好便是了。   后来有一天,阿欢突然回来说,自己得到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夫妻俩要异地而居了   张翠文不以为意。那个时代,男子外出留学,,妻子留在家中带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她欣然接受。   张幼仪却说:要出国就两个人一块去,否则就不要去了。

此话一出,不仅张翠文感到诧异,就连阿欢也表示不理解。哪有外出学习把媳妇带在身边的?   张幼仪叹了口气,问阿欢:你还记得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样吗?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当年阿欢出生不久,徐志摩便匆匆跑到国外。他是为了摆脱张幼仪,结果连儿子也不顾了。   在阿欢的成长岁月中,几乎没有父亲的身影,对父亲的一切都很陌生。   倒是母亲,他从小目睹母亲独守空房的寂寞。有一天母亲终于要去国外找父亲,他以为父母会一起回家,没想到等到的却是父母离婚的消息。   是的,在徐志摩和张幼仪分居两地的时候,他遇到了林徽因,为此逼着张幼仪离婚。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如今想起来,张幼仪的心仍隐隐作痛。曾经的伤害实在太深太深。   她担心,儿子单独出国,在大千世界开阔眼界,而媳妇留在家中止步不前,夫妻俩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因此无论如何,张幼仪都要让阿欢带着媳妇一起出国。   阿欢其实也很乐意,这样一来到国外就有人陪伴了。   不过张翠文却很惶恐,家里还有4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才1岁,都是需要照顾的年纪,她这个母亲怎么能离开呢。   张幼仪却坚定地说:孩子我来带,你尽管放心去就是了,别忘了我可是个育儿专家。   原来,当年张幼仪被迫离婚时,刚刚生下次子。独身一人的她,为了给次子更好的照顾,在德国进修了育儿课程。   遗憾的是,次子不满3岁就早早夭折。她所学的知识,现如今恰好能派上用场了。

见婆婆如此坚持,张翠文也不好再拒绝。   就这样,阿欢和张翠文踏上了美国的求学之路。

据张幼仪的孙女回忆,当年奶奶照顾他们4个孩子时,年纪已经不小了,可以说吃了很多苦,但她从来不抱怨,也不让爸爸妈妈知道。   没有后顾之忧的张翠文,在美国不断进修,最红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她设计的旗袍,曾被收进博物馆展览。这是以前的她想都不敢想的。   回想自己一路的进步,张翠文无不感慨地说:婆婆是我一生的贵人!

0 阅读:70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