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摄于日占区新乡的民国街头理发摊照片,一张简陋长板凳上,顾客竟惬意地半躺着任由剃头匠摆弄。仔细瞧,长凳中段斜绑着一块弧形木板,恰好形成舒适的倚靠角度,顾客脑袋下方还支着一根削得平整的木棍,权作临时头枕 —— 就靠这简易的 "支架组合",硬邦邦的长凳竟变身成了 "躺椅"。 战争导致大量男性劳动力被征调,街头理发摊成为后方重要服务行业。顾客每日需支付5-10伪联银券(约合当时2斤玉米面价格),剃头匠月收入可达30-50元,高于普通工人。街头人来人往,卖菜商贩的竹筐、拉车车夫的汗巾在画面里晃动,摊贩多为老弱妇孺,黄包车夫则多为 15-25 岁男性。而剃头匠身后的孩童与左上角男子手臂上,都戴着伪政权治安维持会成员作为身份识别的白箍。照片中剃头摊的位置可能靠近兵营,服务于日军及伪政权人员。
南京一相亲视频炸裂,82年一次婚没结过,银行正式工,家里小康,妈帮找对象,条件是
【308评论】【9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