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脑绝了!”陕西西安,一游客在景区闲逛时,偶遇一个摊位孤零零杵着,不见老板踪影,只有一只猫一动不动的趴着,旁边整齐码着猫条,明晃晃标着“五元一包”,主打一个自助投喂,网友:“我买你家猫条喂你家猫?” 信息来源:抖音账号 4 月 2 日,西安某景区的游客小张在闲逛时,被一只 “营业中” 的猫咪绊住了脚。摊位上既无老板吆喝,也无收款码提示,唯有一块手写黑板写着 “猫条随心扫,冻干五元一包”。更绝的是,每当游客驻足,猫咪便会用圆溜溜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对方,偶尔还用爪子轻碰猫条,活像在说 “买我买我”。 “刚开始以为是摊主临时离开,结果观察半小时发现根本没人管。” 小张哭笑不得地扫码付款,猫咪立刻叼着猫条跑到角落大快朵颐。这幕被拍成视频发到抖音后, 人不如猫系列 话题迅速引爆,点赞量突破百万。有网友调侃:“老板这算盘打得叮当响,用猫当‘活招牌’,省了人力还赚了流量,这波操作我愿称它为‘猫界巴菲特’!” 但争议声也随之而来。有动物保护人士指出,猫咪长时间被迫营业可能导致应激反应,甚至有网友质疑 “五元喂猫” 实为 “高价撸猫”。更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类 “萌宠经济” 背后往往藏着产业链 —— 景区与宠物商家合作分成,猫咪成了 “移动广告位”。 事实上,这种 “人宠共生” 的商业模式并非孤例。重庆某景区曾推出 “一元火锅” 无人摊位,凭借诚信经营火出圈;杭州武林夜市的摊主们甚至自编自导暖心短剧,在抖音上打造出 “夜市 IP”。但与传统无人零售不同,西安猫摊的独特之处在于将 “萌宠互动” 与 “自助消费” 捆绑,精准戳中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心理。 不过,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知情人士透露,该摊主实为某短视频博主,猫条销量与直播打赏挂钩,游客投喂的每包猫条都可能成为直播间的 “打赏素材”。更有景区管理人员担忧,若此类模式泛滥,可能导致 “动物工具化” 趋势加剧,甚至引发卫生、安全等连锁问题。 西安猫摊的爆火,本质是流量经济与情感消费的合谋。当 “撸猫自由” 变成明码标价的商品,当萌宠从 “治愈伙伴” 沦为 “赚钱工具”,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这个连猫咪都要 “996” 的时代,人性的温度是否正在被商业逻辑吞噬?或许正如网友所说:“与其花钱买猫条,不如领养代替购买。毕竟,真正的治愈,从来不需要扫码付费。”
“这头脑绝了!”陕西西安,一游客在景区闲逛时,偶遇一个摊位孤零零杵着,不见老板踪
笔杆子说
2025-04-29 08:26: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