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贝恩的“粗心”。大家一定发现了,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有很多“明明可以不错却错

苏蒂的小骑 2025-04-29 02:49:39

说说贝恩的“粗心”。

大家一定发现了,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有很多“明明可以不错却错了”的题,通常我们会说是孩子太粗心。

在我看他的作业和考卷时,通常会把这些粗心分为三类。

第一类:注意力干扰

比如图1中的漏题,他说当时在做那一题,擦了准备重写,老师正好要求他们翻到反面去做一些标记。

等他翻回来的时候记成这道题做了,就跳过直接往下做了。回头检查时也没看到这个偏僻的角落。

再比如从黑板上抄下来的数字,抄到本子上就错了,大多也是因为在这个过程里面被一些因素干扰了注意力。

这一点是最无解的,有的时候和孩子的年龄有关(低年级的孩子更容易粗心),检查、圈画、读两遍,可以作为辅助措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尤其有时候和他的性格特点或者生理因素有关。像贝恩就是很难“定”和“静”的脑子,这一点需要留给时间。

第二类: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算错。计算的准确性有一个合理的范围,比如100次运算,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拥有100%的正确率。即使每天都练口算,一张卷子那么大的计算量,有算错也是难免的。

还有一种是对算法原理不熟练。看似是用30乘了3,其实熟练掌握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话,就不会去做这样的运算。但话又说回来,新概念新公式,从刻意运用到变成肌肉记忆,也是需要时间的。这就是为什么刚学一个新的知识点,孩子成绩就会大跌一下,再给孩子一些时间就好了。

第三类:中了陷阱

一份卷子要拿满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出题人就不想让你拿满分,纯送分不叫好卷子,能查漏补缺、挖掘薄弱点才算厉害。

像图3,前面都是考了月份天数,最后一题特意提了一嘴10月份,孩子就掉坑了。还有从哪天到哪天的题,也是低年段的老面孔了,做到最后几题脑子也麻了,属于老坑新跳。

这种题需要孩子有做题经验,被骗子多骗几次,慢慢就不会上当了。不过要完全不上当,还是很不容易的,以上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了,最能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就是把基本概念吃透,其他都是玄学。

关于分数,多看整体。孩子的某次考试,会有很多随机因素影响。忽然考满分了,或者忽然考砸了,都有可能。

平均水平的孩子,就是会起起伏伏。几乎次次满分的那种,人家不管是注意力还是知识深度还是别的什么,至少有一项和你孩子完全不在同一起跑线了,别朝人家看齐了。但是一段时间里大多数都很差的话,也要引起警觉,是不是该补补漏洞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