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点特朗普为何频频暗示中美在通话过去一周,特朗普连续4天绕弯子称联系中国,不断释放所谓“中美在通话”的模糊信息。然而,当记者追问“具体是谁在和中国通话”时,特朗普又表示,“不能告诉你”“是谁不重要”“适当的时候再说” 。特朗普的种种表现,不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又在撒谎?回溯特朗普过往多次发言和传记可以发现,这是他多年前就在用的一种谈判策略。
早在特朗普的商业生涯中,这种策略就已初见端倪。他会在谈判前故意放出风声,宣称自己与其他潜在合作伙伴有密切接触,以此增加自己在谈判中的筹码。比如在收购某栋大楼的谈判中,他对外声称有多个买家对该大楼感兴趣,且都在积极与他竞争,迫使卖家降低价格,最终以较为满意的价格达成交易。这一策略被他运用到政治领域,在贸易谈判中屡试不爽。
从过往的贸易谈判来看,特朗普的谎言往往有多重目的。其一,是为了在国内营造一种积极谈判、维护美国利益的形象,获取选民的支持。他深知,在贸易问题上,选民希望看到政府积极作为,通过谈判为美国争取更多利益。即使谈判实际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他也可以通过释放虚假信息,让选民觉得他在努力为美国谋福利。
其二,试图通过制造紧张气氛和不确定性,对对手施加心理压力。当他宣称中美在通话时,会让中国方面产生一种美国正在积极推动谈判的错觉,从而在心理上占据一定优势。这种心理战在谈判中可能会影响对手的决策,使对手在谈判中做出一定的让步。
其三,是为了打乱对手的节奏和部署。如果中国方面真的以为中美在通话,可能会调整自身的政策和战略部署,而特朗普则可以借此机会观察中国的反应,从而制定更有利于美国的策略。
此外,特朗普的这种谎言策略还可能与他的个人性格和行事风格有关。他习惯了以夸张、大胆的方式来吸引关注和达到目的。在他看来,即使谎言最终被揭穿,只要在短期内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是值得的。
然而,这种撒谎的谈判策略并非没有风险。长期来看,它会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让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谈判诚意产生怀疑。一旦其他国家不再相信美国的谈判承诺,未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谈判难度将会大大增加。而且,谎言被揭穿后,特朗普也可能面临国内舆论的批评和质疑,影响他的政治形象和支持率。
特朗普频频暗示中美在通话,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释放,实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和谈判策略。但无论如何,这种撒谎的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健康、稳定的国际关系,也无助于解决真正的问题。
用户10xxx39
少放P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