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成都军区某位军长,突然喊了一句:“她都83岁了,怎么可以到

程培菁 2025-04-28 18:02:41

2008年,汶川地震,成都军区某位军长,突然喊了一句:“她都83岁了,怎么可以到前线参加救援工作,快派人把她送回去……” 那是个乱糟糟的清晨,成都军区指挥部里人声鼎沸,个个忙得脚不沾地。军长李明山站在地图前,扯着嗓子指挥调度,突然瞥到一份救援名单,脸都黑了。“陈菊梅?83岁?谁让她上的名单!这老太太疯了吧,赶紧派人把她送回去!” 屋里的人面面相觑,没人敢吭声。可没过多久,门口传来拐杖敲地的声音,陈菊梅拄着拐杖,背着个旧药箱,硬是挤进了指挥部。她头发花白,眼神却亮得吓人,直直盯着军长:“我不去,谁去救那些伤员?” 李明山气得拍桌子:“您这岁数,灾区那环境,您扛得住?”陈菊梅不退半步,拍了拍药箱:“我这箱子里装了50年的经验,够用了。” 她话音刚落,屋里安静得针都能听见。最终,军长摆摆手,算是默认了,但扔下一句:“去了别逞强!”陈菊梅没多说,转身就上了开往汶川的军车。 到了灾区,场面比想象中还惨。废墟里全是哭喊声,临时医疗点挤得水泄不通,药和纱布都快用光了。陈菊梅二话不说,套上白大褂就往伤员堆里钻。年轻医生劝她歇会儿,她摆手:“歇啥,伤员等不起。” 她一连干了十几个小时,缝合、包扎、换药,动作慢但稳当,连年轻护士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物资太少,伤员太多,她急得满头汗,干脆把自己的水壶拿出来,给伤员擦伤口用。 有天晚上,医疗点来了个新手志愿者,手忙脚乱差点弄错药量。陈菊梅赶紧拦住,耐着性子教他怎么处理伤口,还把所有志愿者聚一块,现场讲起了急救课。 她拿根树枝在地上画人体结构,嗓子哑得像砂纸磨墙,可谁也不敢打断。第二天,志愿者们包扎伤口的手法都像模像样了,医疗点总算没那么乱。 灾情稍稳,陈菊梅开始往偏远山村跑。她听说那儿的老人看病难,腿脚一迈就去了。村里有个张婆婆,腿摔坏了,窝在破屋子里没人管。 陈菊梅背着药箱爬山路,硬是到了她家,给她裹上夹板,还塞了点吃的。张婆婆眼泪汪汪,拉着她的手不放。陈菊梅拍拍她肩膀:“没事,有我在。”从那以后,她三天两头往村里跑,带志愿者给老人送药、量血压,村里渐渐有了生气。 可她还不满足,觉得光送药不够。她四处找人募捐,硬是攒够钱在几个村子建了医疗站,配上简单的设备。她还拉来几个心理医生,带着志愿者挨家挨户陪老人聊天,帮他们解心结。 有个老大爷以前成天闷着不说话,后来跟志愿者聊开了,咧嘴笑得像个孩子。村里的老人提起陈菊梅,个个竖大拇指,说她是活菩萨。 陈菊梅这辈子没停下来过。灾区的事儿平了,她还是闲不住,隔三差五就问医疗站缺啥,缺人她就去找,缺药她就凑。 哪怕年纪更大了,她还是背着药箱,哪里有需要就往哪儿跑。她的药箱旧得边角都磨破了,可里面装的,是她一辈子的心血。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程培菁

程培菁

程培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