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通信员在望远镜中,在阵地前沿看到6头牛,有人在匍匐驱赶牛群,仔细一看竟然是失踪的班长许明习,连长生气的要处分他许明习却说:不管你记不记处分,这6头牛我一定得带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夏,南疆前线的阵地上热浪滚滚,战壕里的士兵汗流浃背,一名通讯兵举起望远镜,目光扫过前沿阵地,突然定格在一片尘土中:六头牛慢悠悠地晃荡,牛群后方,一个身影匍匐在地,正小心驱赶着它们。 通讯兵揉了揉眼睛,仔细辨认后惊呼:“那是班长许明习!”消息迅速传到连长耳中,他怒不可遏,认定许明习擅离职守,当即下令缴了他的枪,准备按军纪严惩,面对责罚,许明习却站得笔直,目光坚定:“不管记不记处分,这六头牛我一定得带走!” 许明习,安徽人,1978年参军,入伍仅两年便在1980年的罗家坪大山战役中一战成名,那一战,他带领尖刀班冒着枪林弹雨,孤身深入敌后,切断敌军增援路线,为大部队打开突破口。 战斗中,他双腿被炮弹碎片炸伤,血流如注,仍咬牙爬行两里多路回到阵地,这份胆识与韧性为他赢得了“一等功”和“孤胆英雄”的称号,战友们敬佩他的勇猛,却也常被他的不拘常理折服。 他曾在战壕里突发奇想,冒险游过盘龙江,只为摘几串芭蕉给弟兄们改善伙食;也曾在射击考核中失手,却倔强地请求再试,直到及格才露出笑脸,许明习的性格如他的战绩一般,复杂而真实,既有英雄的光芒,也有凡人的率性。 六头牛的故事,源于许明习心底的一份牵挂,1980年的战斗中,他所在的班牺牲了13名战友,其中6户烈士家庭生活困苦,家中连一头耕地的牛都没有。 当时的烈士抚恤金不过800元,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农村家庭的生计,许明习将这些战友的牺牲刻在心上,换防的间隙,他开始盘算如何为烈士家属做点实事。 边境线上,越南军队常驱使牛群探查雷区,许明习看准机会,决定冒险一试,他孤身潜入敌方雷区,趁夜色驱赶牛群,躲过敌军的哨探和埋伏,硬是将六头牛带回我方阵地,这不仅打乱了敌军的计划,更为烈士家属带去了一线希望。 回到阵地,许明习却迎来了一场风暴,团长张又侠闻讯大怒,认定他擅离职守,违反军纪,当场下令卸了他的武器,并准备记过处分,面对团长的质问,许明习没有辩解,而是平静地问道:“团长,您知道我们班牺牲了多少人吗?” 团长一时语塞,许明习接着说:“13人,其中6户人家连耕牛都没有,抚恤金买不起牛,我得活着把这些牛送回去。”他指着身后的牛群,语气坚定,团长愣住了,目光落在许明习磨破的双腿和满身的尘土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他想起了许明习在沙盘演习中据理力争的倔强模样,也明白了这次驱牛的意义,最终,团长从抽屉里掏出两条珍藏的好烟塞给他,处分改为轻罚,许明习被临时调去炊事班干了几天活,这场风波以袍泽情义收尾,六头牛被妥善安排,托老乡送往烈士家属手中。 1984年7月12日,151高地迎来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越军重兵压境,炮火如雷,许明习带领一排战士死守阵地,冲锋枪的火舌在战壕间闪烁,敌军逼近时,他抄起手榴弹砸向人群,却被一发炮弹击中,右腿当场炸断,左腿和右手也血肉模糊。 卫生员试图背他撤离,他却推开战友,趴在战壕边,紧握电台话筒指挥炮火,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喊:“往东五十米!”当援军赶到,敌军退去,许明习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战后,战友们在他的衣兜里找到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写着六户烈士家属的地址,那些牛早已送达,烈士的家人却再也等不到那个承诺归来的班长。 许明习牺牲的消息传到村里,乡亲们悲痛不已,他们将牛牵到他的坟前喂了三天草料,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走了二十里山路,在坟前摆下六个煮鸡蛋,替烈士家属还了这份情。 多年过去,边境的雷区变成了橡胶林,当年许明习带回的牛繁衍不息,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牛犊,乡亲们茶余饭后仍念叨着许班长的故事,称那些牛是“福牛”,承载着他的赤诚与牺牲。 许明习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军人的职责,战时,他以命守土,寸步不让;和平时,他心系烈士家属的生计,甘冒奇险,他的故事并非传说,而是刻在边境界碑上的真实印记。 那界碑上的红漆年年描新,就像许明习留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历经风吹雨打,永不褪色,六头牛,不仅是烈士家属的生计依托,更是许明习忠诚与无私的象征,激励着后人铭记英雄,传承精神。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知网——《孤胆英雄许明习》
1984年,通信员在望远镜中,在阵地前沿看到6头牛,有人在匍匐驱赶牛群,仔细一看
如梦菲记
2025-04-28 16:50:1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