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李延禄所率抗日救国军在东满密林中激战时,发现了一辆满载子弹的汽车

墨色流年绘 2025-04-28 10:28:40

1933年3月,李延禄所率抗日救国军在东满密林中激战时,发现了一辆满载子弹的汽车,旁边一具日兵尸体上有张纸条,上面的字令他们大吃一惊。 1933年3月那会儿,东北的地界儿被小鬼子糟蹋得那叫一个惨。咱们的抗联英雄们,躲在深山老林里跟敌人躲猫猫,穷得叮当响,子弹都快数着颗儿用,但心里那股子要把鬼子赶出家门的火,烧得比啥都旺。鲁迅先生都说了,希望嘛,得靠实际行动撑着,这帮英雄们就算快饿成皮包骨了,心里那胜利的小火苗也一直没灭。 有那么一个冷得能冻掉下巴的早晨,李延禄带着他的抗日救国军,在东满的密林子里跟小鬼子干上了,枪声跟放鞭炮似的,响彻山谷,烟雾缭绕得跟仙境似的。刚喘口气儿的功夫,有个游击队员溜达时,发现一辆拉满子弹的大卡车,旁边还躺着一具鬼子兵尸体。更绝的是,尸体旁边还有张纸条,用咱中文写着:“同志们,我看了路上撒的宣传单,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我这车上的十万发子弹,就送给你们了。藏在北边松林里,记得往小鬼子身上招呼啊!”落款一看,竟然是——“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这一刻,大伙儿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怒火、泪水、还有打心底的佩服,全搅和一块儿了。你说这日本人,咋就能这么“叛逆”,跟自家军队彻底决裂,把命和信念都豁出去了,献给远方的抗争小伙伴。这可不是送点物资那么简单,简直就是黑暗里的一道闪电,告诉大伙儿,正义早晚得把邪恶给灭了。 不过,这片地界上的事儿还多着呢。随着战火越烧越旺,越来越多的日本兵开始回过味儿来了。绿川英子那温柔又带劲儿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在前线飘荡,八路军对待俘虏那人性化的一套,也让那些被洗了脑的愣头青们重新瞅见了人性的光亮。这么多例子摆着,就算是狂得没边的侵略者,良心发现后也能变成和平的使者。但话说回来,咱们也得记住,这转变背后,是多少条无辜生命的沉重代价。 为了缅怀伊田助男这位大兄弟,李延禄带着游击队员们给他办了个体面的葬礼,还在当地整了个“伊田小学”。历史这本书上,可不会漏掉这些跨国界的英雄好汉。他们的离去,时刻提醒咱们,甭管啥时候啥地方,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呼唤的是团结一致,跟不公对着干。

0 阅读:52
墨色流年绘

墨色流年绘

墨色流年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