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酒托”出狱当主播?警惕罪后流量收割的畸形狂欢 服刑归来的卿晨璟靓以"最美酒托"身份重启直播,将罪案经历包装成流量密码,引发社会激烈争议。这个精心设计的"刑满释放人员转型记",实则藏着对法治尊严与公序良俗的双重挑衅。 这场荒诞剧始于警方通缉令的意外"造星"。当年办案机关公开通缉令本为追凶,却让嫌疑人凭借颜值收割同情流量。卿晨璟靓深谙流量逻辑,出狱后沿用通缉照作头像,以"2018头条人物"自居,甚至直播揭秘诈骗套路,将犯罪经历转化为猎奇素材。这种把人生污点包装成励志剧本的行为,本质上是对公众智商的侮辱。 平台监管失守加剧了这场闹剧。账号明目张胆使用"酒托""大牢出来的女人"等擦边球标签,竟运行月余才被封禁。尽管《社区自律公约》明令禁止美化犯罪内容,但涉事账号仍通过暗示服刑经历、兜售猎奇故事收割流量。这暴露出平台在内容审核中重流量轻价值的严重倾向。 社会对"改过自新"的宽容不应成为越界的通行证。卿晨璟靓的转型套路实质是"罪后经济学"——利用犯罪标签制造反差效应,将司法惩戒转化为流量资本。这种将人生污点娱乐化的行为,不仅消解法律威严,更向青少年传递错误价值观。真正的改过自新应如张玉环般洗心革面重拾技艺,而非把囹圄岁月变成博眼球的谈资。当司法机关完成惩罚,社会有权拒绝为罪后流量狂欢买单。
“最美酒托”出狱当主播?警惕罪后流量收割的畸形狂欢 服刑归来的卿晨璟靓以"最美
安去新说社会
2025-04-27 16:51:2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