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奉命统帅十万水师出访日本,日本人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为表诚意还斩

品古观今呀 2025-04-27 10:13:43

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奉命统帅十万水师出访日本,日本人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为表诚意还斩下20个日本人的头颅。郑和满心欢喜的带着臣服书和头颅回朝复命了。   明朝的时候以京城为中心,京城东边的海洋称为东洋,京城西边的海洋称为西洋。众所周知明朝的海航家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布印度洋两岸众多国家,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也下过东洋。   明成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面对沿海猖獗的倭寇,本来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就不多,中间还夹杂着无恶不作的日本海盗,没法一一去分别,干脆就一棒子都打死,直接断绝了与日本的海上贸易,实行了海禁政策。   一直到朱棣夺得皇位后,为了让邻国臣服,恢复正常的朝贡,贸易,朱棣便废除了朱元璋海禁的政策,允许海上自由贸易。   这样一来,直接让日本这群浪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三五成群的涌向了我国沿海,势力也越来越大。   这些浪人就凭借着几十艘木船在东南沿海城市如入无人之境,成群结队干着偷鸡摸狗的勾当,那里的百姓苦不堪言,纷纷背井离乡逃命去了。   这些倭寇说白了就是日本的海盗,日本政府不想管,也管不了这些人。倭寇不仅在沿海地区烧杀抢夺,还打劫海上与我国正常贸易的商船。   这可让朱棣气坏了,原本是想恢复海上的贸易往来,彰显国威,结果这些日本浪人在海上兴风作浪,于是决定让郑和下东洋,去日本访问一下,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永乐二年,就是1404年,郑和率领十万水师浩浩荡荡向东方日本驶去。郑和不仅带的人多,船上装的金银财物也多。   出访日本为的就是宣扬明朝的国威,拓展朝贡贸易,商量解决倭寇的问题。朱棣也想郑和交代了,能用钱财让日本臣服就不用动武。   郑和到达日本后,这个时候统治日本的是第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看到郑和身后那十万雄兵,足利义满不敢妄动。   郑和也将此行的目的告诉了足利义满。第一要求日本方面剿匪,第二我可以给你许多金银财物,前提是你必须臣服我。   足利义满一听,这事能做,要是臣服你需要给你纳贡那我需要考虑一下,但是臣服与你,你给我许多好处,这买卖能做。   当即就同意了,臣服了对方那么对方的条件就得照办。足利义满也是知道海盗猖狂,可是自己还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这些事,   于是足利义满义正严词的表示一定将海盗一网打尽,坚决维护两国的正常的贸易往来,还受害人一个公道。   没多久足利义满就抓获了20名“海盗”,并在郑和的监督下将这些日本人的脑袋砍了下来,让郑和带回去交差。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海盗那就不得而知了。   同时足利义满还接受了明朝的封号,金印,冠服,表示对明朝臣服,并按照属国的名义向明朝皇帝朱棣呈递国书。   郑和一看没费一兵一卒就到达了出访目的,很是高兴,没有过多停留就带着足利义满的臣服书和20个日本人的脑袋回国复命了。   朱棣看到此行的成果很是满意,他认为朱元璋都拿日本没办法,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让日本人低头臣服了,单凭这一点自己确实要比父亲朱元璋有能力。   可是这10万人下东洋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真的又实质性的收获吗?足利义满答应了剿匪,可是沿海倭寇作乱依旧没有停止,用金钱换得的日本的臣服,日本得到许多实惠,却并没有有丝毫的损失 。真的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